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

2020-10-21 09:46陈燕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设方法问题情境内涵

陈燕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想是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积累数学知识,提高问题意识,养成探究能力。如此教学要求的实现离不开问题情境。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问题情境的内涵、创设要求和创设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内涵;创设要求;创设方法

众所周知,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应对挑战的主要途径。无论是探究能力的养成,还是创新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在新时期,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再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以知识讲授为基础,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数学问题密切联系。对此,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体验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问题情境呢?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是什么呢?要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呢?这些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借此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以问题驱动学生们思维,辅助学生建立对所学的深刻认知的教学方法。而数学问题情境,则是将数学问题寓于情境之中,以情境点燃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以问题驱动学生们自主探究,使学生们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形成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依据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随心所欲创设问题情境的,而是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三维教学目标、情境教学特点为依据进行有目的创设的。

1.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在新时期,学生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實施提供服务的,也是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服务的。所以,我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会以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具体地,就教学内容而言,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就学生自身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正处于一种较为自我的心理发展状态中,不愿意与老师、父母进行交流,且自主性较差。基于种种,我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会尽量地贴近学生发展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熟悉的,且简单的生活素材,将其做为创设情境的材料。受生活素材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会放下内心对数学的戒备,并发挥现有的生活经历、学习经验等,就生活问题,主动地与老师或其他学生展开交流,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目的。

2.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时候,三维教学目标被摆在了台面上,指引着广大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驱动学生发展。三维教学目标不仅是学生发展的方向,更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有效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需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在情境形式、问题内容等方面,紧扣三维教学目标,如此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发展,又能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3.依据情境教学特点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不仅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因为,数学问题情境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旦脱离此特点,问题情境的价值将被削弱,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问题情境的特点是什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问题情境,素材多样。因为,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情境的受众群。就初中生来说,在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等影响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差异驱使下,选择不同的问题素材,创设情境。同时,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教师也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灵活地转换教学情境,实现问题情境的多样。其次,数学问题情境深入浅出。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

三、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

立足数学问题情境的内涵及其创设依据,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联系旧知、利用数学史、借助生活实例等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体验、探究。

1.利用旧知,创设熟悉化的问题情境

在每一节课,学生都会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由于教材中设置的数学知识具有分散特点,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新知的时候,难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迁移,出现诸多的理解问题。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且新知内容是以旧知内容为基础的。而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在学习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是以旧知为基础,展开对新知的探究的。基于此,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把握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顺利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以“平方根”为例,在学习该知识点之前,学生们早已接触到了有理数的运算。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在组织新知教学活动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昨天,学校发布了一则举办模型比赛的通知。在刚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小明同学很兴奋,想要打针拳脚。打算用一块面积为36dm2的正方形硬纸板作为模型的支撑,并在这个硬纸上进行制作。但是,小明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要将这个正方形的硬纸板裁出多长的边长。你们能帮一帮小明吗?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根据情境中展现的问题条件进行分析,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边长是6dm如此答案。据此,我继续提问:是如何获得这个结果的?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会联系有理数的运算此知识点,展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地进入到新知学习状态中,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2.利用数学史,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尽管数学是一门以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为主的学科,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数学概念之中,挖掘数学史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数学史的辅助下,理解数学知识,经历数学形成过程,产生热爱数学之情。基于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立足数学的人文性特点,以数学史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为学生展现了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现有一笼鸡兔,有头35个,有脚94个,请问鸡兔各有多少?如此著名的问题自然会点燃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发现,鸡兔一共有35个头,94个脚,而鸡兔各有1个头,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据此,鸡的个数设为x,将兔的个数设为y。列出方程组:x+y=35,2x+4y=94。根据学生们给出的方程,我继续提问是怎样列出这个方程组的。在如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会结合问题条件对方程组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3.利用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材中包含的数学大都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學生之所以难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是因为教师单纯地灌输教材中的数学结论,忽视了数学的生活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使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内容的辅助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探究兴趣,并在分析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把握数学规律,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

以“图形的轴对称”为例,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们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轴对称图形。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产生熟悉感,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埃菲尔铁塔、蝴蝶、大众车标等图片,引导学生们在观察中分析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在视觉的作用下,不少学生直接给出“将图形左右折叠,会重合”这样的结论。据此,我继续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有着如此特点的事物呢?能列举几种吗?受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列举出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堆积下,我指导学生们继续观察、分析,看看可以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享受到了数学学习乐趣,还使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一系列活动中自主地探索到了新知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4.利用数学实验,创设体验化的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出了解放学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解放学生的头、手、脑,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实现有效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法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是因为教师的知识灌输将学生们束缚在了教材和课堂上。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尝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实验,创设体验化的情境,并在情境中展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指导学生们在纸张上画出一个圆形,用三角尺的一边充当直线,将三角尺放在圆形的外侧,慢慢地移动,并用直尺测量,三角尺的边到圆形的距离,记录数据,同时比较数据与圆的直径、半径的大小,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此实验,不仅解放了学生,还使学生在动手中掌握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总之,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依据指导下,利用旧知、生活实例、数学史、实验等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扎实掌握所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培珺.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6):22-24.

[2]王殿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置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40.

[3]周琼.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08):13-15.

猜你喜欢
创设方法问题情境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