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再清
摘要:数学学科要求高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数学题目愈发复杂难懂,学生若是没有良好的读题能力,很容易就会錯失其中蕴含的关键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围绕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提升,制定出有效的针对性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和读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策略
在许多传统教学课堂中,读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仅仅局限在语文、英语等等文字型学科中,旨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在题目中发现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重要节点,以此来解决问题。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教师通过对高中生整体学习实际情况的分析,逐步认识到数学读题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读题教学,保证高中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在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实现更积极的发展。
一、改变解题观念,提高学生读题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生都没有意识到读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必要性,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缺少读题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只会对题目粗略地看一眼,没有精度细读,这往往导致着学生在接下来的解题步骤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知识点运用错误、解题步骤偏移原题意、代入的数值和题目不符等。而高中数学教师也没有及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读题教学中的疏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观念,学生往往会认为读题只是浪费时间,对解题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首先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读题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关于读题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读题习惯,促进读题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入渗透。[1]
例如,教师在教学《集合的基本关系》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之间包含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和掌握有关集合概念的新旧知识后,引入一些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读题学习。如有些题目是让学生根据集合的符号语言来判断集合关系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这一类的题目简单,在读题时常常失去耐心,直接影响着解题答案的准确性。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的同时不断联想这些符号的具体含义,回顾教师在课堂中所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加强对读题的重视,慢慢形成良好的解题意识,促进学生解题兴趣的提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了解题环节,帮助学生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关联,逐步提升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解题意识。
二、创设读题情境,激发学生读题兴趣
随着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知识难度系数增大,许多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这是由于他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错综复杂的数学概念,在解决问题时会把知识点混淆不清,就很容易出现解题质量和效率不高的现象。为了改变高中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吃力现象,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数学概念引入解题过程中,及时加强对他们读题能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积极地学习氛围,创设读题情境,促使学生加强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激发读题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地读题和审题中把握好题目的关键点,以此来引入相关的数学概念,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解题脉络,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概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例中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高年认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概率题目中读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先用活泼的语言引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对概率学习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市民买彩票的概率题目来锻炼学生在解题中的读题能力,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图文并茂的达到读题情境创建的目的,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读题对于解决概率问题的必要性,促使学生在激发解题热情的基础上主动地参与到读题审题环节中。[2]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激发出了读题审题的热情,推动学生在读题情境中不断提升读题能力。
三、培养读题技巧,强化学生自主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脱离课堂和教师的引导时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高中生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读题意识,还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没有锻炼出自主学习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解题中的准确度和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积极促进学生度题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读题技巧,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开展自主读题和解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要求下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颜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等差数列》时,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等差数列的基础问题中,往往会让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某一项的值,或者根据等差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旨在锻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转换能力和变形能力。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解题技巧,首先从整体的题意上把握,先看题目求的是什么,然后再看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有哪些,在自主思考和判断中形成初步的解题脉络,进而开展数学解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有效地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读题技巧培养融合在一起,促进高中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
结语
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往往离不开高中生在数学解题前读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重视,不断促进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读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伟潮.初中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案例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
[2]刘贤慧.借助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探索[J].成长之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