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美
摘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实验教学中,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化学实验;初中;危险;翻转学习
就笔者的观察来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一变化是可喜的,但是应用的效果如何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信息技术当然是好的,但是能否真正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好的改变,还在于教师能否合理的运用,能否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将所得归纳如下,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危险实验
实验教学落实到学生动手实验才让学生记忆最深刻,只有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纠正错误的操作,才能真正培养实验技能。但是对于一些危险性的实验,我们还是可以首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从而降低其危险性。
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时,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辅助教学,首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一些“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图片和文字素材,让学生对灭火的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鉴于灭火实验的危险性,以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并下载本节课中灭火的原理和灭火的步骤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了解,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在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利用PPT课件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互联网+微视频”的翻转学习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教师和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验的操作上,让学生进行亲自的动手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省略。但翻转学习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比如,“研究铜绿性质”的实验学习。课前笔者做了这些工作:首先编制了实验基本操作要点的学案稿;其次亲自拍摄实验演示的微视频,并上传到班级QQ群,每位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结合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学生根据课前的自主学习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教师要进行观察和审视,并对出错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纠错。采用微视频翻转学习的这一节实验课,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
“互联网+微視频”的翻转学习,为学生课堂上的充分交流学习创造了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验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三、借助微课资源,完善教学细节
要想充分发挥微课导学在化学实验课堂实践中的作用,还要求学生关注教学细节,将微课资源自然结合到课堂教学中,确保化学实验课顺利开展,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实验教材是教学活动组织及实施的重要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收集相关微课制作素材,确保微课资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较好应用性。教师可通过合理利用微课资源来控制课堂节奏,在各个环节教学任务有效完成的条件下,实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连贯性。
例如,在讲解浓硫酸知识内容时,教师通常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做好重要知识点的标记。之后教师会借助微课资源向学生播放视频,结合视频共同探讨浓硫酸的性质。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后,需要及时播放教学视频,将抽象知识具体呈现出来,为之后的化学实验操作做好准备。但如果只是照课本说的具有腐蚀性,这样简单的描述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并且轻视浓硫酸的腐蚀性,在今后的实验中不引起重视,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为此,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亲自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在纸张、木片、猪肉上,观察现象,通过明显的变黑现象,认识到浓硫酸腐蚀性。这个实验简单可行,又能达到很好的安全教育目的。在此基础上,继续由教师演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并结合错误操作的视频来达到浓硫酸的稀释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教学。
四、“互联网+QQ平台”的交互式学习
借助“互联网+”创设具有探究本质、基于一定活动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活动,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课,笔者考虑到QQ平台技术的成熟性,以及老师和学生对QQ平台操作的熟悉性,尝试通过利用QQ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实验、反馈评价等环节,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实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开展交互式实验探究学习。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自主设计方案并拍照上传至班级化学学习QQ群。同时也可以点击查看其他同学的方案设计,自我完善方案。在互联网平台强大的实时交互功能的支持下,整个教学流程,从最开始的实验设计到最后的实验反馈都有条不紊。学生在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究、交流互动,不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有机融合一定会成为化学教学的一种趋势,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在适当的时机把信息技术引入化学实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曲智敏,张会菊,卢海飞.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2]王军海.多媒体在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实施与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