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的业十分迅速,同时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争夺的时代。互联网与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有人认为是挑战,有人认为是机遇,也有人认为是相互促进,但是,二者互动的关系问题绝非如此简单。本文首先明确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概念,从特征的角度看,互联网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所表现出的多面性;从影响来看,一方面是正确的思想认识,它会促进互联网世界更好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正确认识,如此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它会阻碍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甚至导致恶性循环,体现出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复杂性。本人认为二者相互促进才能较好地揭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当今时互联网时代的迫切任务。因此,本人从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原则、责任分别进行了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性分析。互联网科技作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合理的运用互联网科技的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培养高素质、明是非的科技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试图建立一个互联网与意识形态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在虚拟与现实中都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时代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提出了挑战、网络时代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挑战、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为此,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夯实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提升意识形态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1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冲击与挑战。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2以创新性思维积极推动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
2.1展生产力,夯实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其能否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决定性因素。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鸦片战争发生以后,我国经济实力受到重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把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在各种场合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瞧不起的态度以及各种打压政策,更别提能够倾听中国在不同场合的正义发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已取得了辉煌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更是显著增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为中国掌握国际话语权奠定了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旨在为全人类造福的思想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世界正在倾听中国的发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而艰难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稳步前进,切忌急功近利,逐步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为发展生产力扫除障碍,增强综合国力,夯实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2.2加强网络科技投入
我们应当从互联网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并善于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来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斗争。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之成为我国对内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外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渠道。
2.3鼓励公众举报和网络监管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依托互联网进行舆论引导与主流文化建设的文件,明确了在互联网科技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努力弥补现实的公众举报和虚拟的网络监管相互不足的弱点。鼓励公众举报,还是必须要为公众对于国家政策法规释疑答惑,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取得公众对国家的信任从,而摆脱政策法规的机械单调的宣传,把公众纳入到社会事务管理中来,发动群众的力量,建立一整套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传播渠道、为公众所能接受的宣传模式。①鼓励公众把互联网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文化、观点和价值观都曝光出来,党和政府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紧密相连,共同打击和粉碎了一大批不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入侵。互联网的监管虽然面临着政策和技术方面的重重困难,但是强化监管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必然要求,要加强互联网监管首先就是要加大科学技术和研究经费的投入,更新网络监控科技硬件,利用最新的科技对互联网内存在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整合、过滤,限制互联网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传播,打造一批信息采集专业团队,通过解读互联网科技的本质,利用团队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政府研究和监控互联网。在政府的监控下宣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引导和教化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使政府、互联网与公众三方良性互动,将互联网真正定位成一个政府意识形态宣导的助手、公众学习娱乐的朋友的角色。
结语
当前,在网络技术突破原有工具载体层面进而影响人类思维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新时代,深入研究互联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认清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网络渗透的实质,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沉着应对互联网多样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渗透和冲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多元意识形态的激烈争夺中,站稳脚跟并发挥主導作用,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N].人民日报,2019-06-01(01).
[2]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法论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02):5-1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2019-02-28.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