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华
摘要:校园环境是一个无声的课堂,也是中学育人的主要载体与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优美校园、塑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切实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通过分析优良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内涵,并探讨发挥优良校园环境建设育人功能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校园环境;建设措施;育人功能
中学校园环境凭借独特的校园风格与文化内涵,直接对在校园生活与学习的师生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并与中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挥优良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中学校园环境建设的育人功能分析
1.1提升德道影响,陶冶情操
中学校园建设的设施越完善、环境越优美,越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学习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向往的环境中,学生更加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向往,进而奋发努力,朝着梦想拼搏。而且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感悟和享受,同时还能给于学生精神的指引,通过思维导向,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1.2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将学生溶于良好的人文和学习风气之中。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而且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如,学校要办有特色,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确定本校的办学特色,确立鲜明的校训,唯有如此,大家认定目标,才能勇往直前。再如,学校应注重校园角落文化建设。如:教室里的文化建设,走廊里的文化建设,办公室里的文化建设等。通过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体现班级个性和学校特色,无形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激发学生积极奋进向上,从而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目标,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3具备一定美学教育价值
美学教育主要是指从自然界、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中寻找和发现美的存在,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陶冶,以此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行为,提高人们的行为和道德水平。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环境,通过植草植树、人工造景,使整个校园环境生机勃勃、四季风情迥异,给人一种自然、陶醉之美。
2、中学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的措施
2.1提中学园文化品位与内涵
在借助校园环境达到育人目的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其中的价值品味和文化内涵。如果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争奇斗艳,缺少了对于品味和内涵文化的表现,最终表现出来的将是一幅幅没有灵魂的画作和冰冷的建筑结构,失去了其本该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置身其中也感觉不到任何向往和自由。因此,在进行中学校园文化环境规划和建设时,无论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还是在进行局部设计和布局时,都要处处彰显其品味和设计,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为这些冰冷的建筑结构带来生机,使之鲜活起来,让置身其中的学子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品味与内涵。
2.2具有发展性的建设眼光
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美学观念、还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在看待事物时必须要有一定超前性。因此在中学校园环境构建中,在满足现代教学安排和需求之外,还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布局合理,面向未来,着眼于校园长远发展,使整个设计具备一定超前性,如此即使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在回过头来,这些设计的亮点也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被淘汰。而且学生生活在其中,还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文化的气息、生活的气息,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感悟到人生的发展与起落,沉浮之间,感受学校建设与教育发展的恢弘壮阔。
2.3结合时代发展特性分析
在中学校园环境建设时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整个设计中要能够彰显出这一时代的特色,从一景、一物、一建筑中,体现出这一时代所提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
同时,还要将现代科技发展有机融入其中,展现一定科技感和现代性,以此建设出能够反映当前时代发展特点和人民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此,莘莘学子置身其中,才能深刻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气息、感受到来自国家和人民的热切期望,感受到来自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盼,耳熏目染中,使中学校园环境建设的育人功能中包含时代发展的气息。
2.4合理继承优良传统文化
任何一所中学校园,在环境建设过程中,都是随着校园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展而成的。中学校园历史发展越久远,其校园在环境建设方面所彰显的文化气息就愈发浓郁和明显。
因此,在中学校园环境规划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对以往古建筑予以保留,同时还应保证新添建筑和原有建筑在造型、风格和色彩上保持协调统一。无论是被誉为“凝固的时间”的古老塔楼式建筑、还是被称为“第二自然”的现代园林建筑,都应从根本上展现出中学院校自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彰显其传统和历史。
2.5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的踐行方法,但是和大是大非、行为抉择一样,也会体现出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中的要求直接转为中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形成具体的要求与准则。
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并不是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也不是在学校或课堂上喊着口号或是描述着不切实际的理想,要求必须结合实际,从小事做起、管好小节,实现知行合一,利用现实环境实现自我磨砺,将日常小事当做大事来做,逐步推进从而坚持不懈。中学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需要中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进行诠释,发挥中学生主力军的作用。引导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股风尚,在社会内形成正能量,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
3、结语
总之,中学建设优良校园环境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优良的校园环境,奠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切实发挥校园环境的作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育德.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2]徐燕华,司美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03):288.
[3]郑珂,赵琪.浅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园环境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