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娜
【摘要】 散文是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效率低下,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散文阅读课堂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文《昆明的雨》为例,创设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课堂模式,课前以导学案导学,课上通过朗诵感悟诗情,通过思维导图把握文意,在“诗情画意”中让学生走进散文的意境,构建高效的散文阅读教学课堂,让散文教学更富有活力。
【关键词】 散文 高效教学 朗诵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103-01
一、散文教学的关键——活起来的学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散文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尤其可见,一节好的阅读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散文鉴赏环节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对散文的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主动说,在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学生必须充当鉴赏的“主角”。
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散文课堂活起来,恰到好处的导学案与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是大力推进高效散文课堂的关键。教师在对散文文本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需在导学案中确定准确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尽可能把基础内容的学习交回给学生,一篇高效的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同时导学案要与课堂环节紧密结合,课堂环节要精简,不宜繁杂,随着内容从表到里的深入,同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从字词内容到情感、艺术手法再到作文拓展,需要从头到尾流畅精巧的设计,不是僵硬的过渡环节,而是有机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在《昆明的雨中》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主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写作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段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主品析;绘制思维导图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与情感;3、情感与价值:学习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感悟汪老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一种恬淡的生活情怀。而教学重难点则是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的迁移。
这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则由以下环节组成:课前下发导学案,自主预习——歌曲导入——竞赛品读,读中感悟(小组展示)——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展示)——探讨文章风格——课外拓展,写作迁移训练。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前后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铺垫,后一环节推进前一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学习,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与写作技巧。
二、散文教学的灵气——“诗情”动人,深化朗读环节
散文又称为美文,人们喜欢散文,是因为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散文精炼优美的语句中找到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在散文的字里行间觅得灵魂的共鸣和对人生的感悟。学生难于爱上散文课,是缺少自己情感的体会与抒发,没有真正通过文本感悟诗情,又怎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呢!
由此可见,要一节散文课能深入学生的心,一定要注重学生自我的阅读感受,充分鼓励学生与同学积极交流探讨,通过朗读感悟散文字里行间的情感和诗意;再通过小组竞赛朗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产生情感共鸣,快速带学生走进散文的世界与情感,竞赛式朗诵是创设高效散文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昆明的雨》的教学中,布置了第一个任务:《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小组间讨论选取最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并派一位代表在朗诵前说说喜欢的理由,同时对解读、发音、节奏、感情提出朗诵要求。
在此环节中,老师要做好主导的角色,善于为学生搭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让学生充分的朗诵,在诗意的朗读后品情品意。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分、小组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合作能力,训练学生朗诵能力和品读能力。
三、散文教学的活力——“画意”明理,思维导图的高效运用
思维导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思维导图运用在散文的教学中,也是创设高效散文课堂的有效尝试之一。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繪制,这使小组合作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互动与学习。同时,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老师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知识点,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学生多上台表达自己,整个课堂热闹灵动,课堂因此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昆明的雨》的教学中,在朗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任务二,小组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板书,带领学生快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与中心,引导学生围绕汪老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这一问题,寻找关键词(内容和情感),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通过这一环节,教学更多元化、个性化,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必然水到渠成,少了传统的枯燥和僵化,多了灵动与激情,学生也能在老师的点播下,更准确的理解文章中心,感悟艺术形式。
总而言之,任何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散文的教学中也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善于创设情境,通过有效的活动,朗诵与思维导图等,拓展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拨在疑难中。让学生在读书中“读”出兴趣,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味。师生共同打造高效散文课堂,双向互动,学生轻松愉快,教师寓教于乐,最终达到散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高效化。
[ 参 考 文 献 ]
[1]杜利平.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4):121-122.
[2]李新平.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谈初中散文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