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杰
摘 要:主题活动是学前教育阶段五大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成长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主题活动的优化实施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各方面能力成长。本文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通过对主题活动《认识纸张》的优化设计促使幼儿得到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废纸利用
主题目标
1.认识纸的种类和用途,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2.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尝试制作再生纸。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操作部分幼儿分组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
难点:实践操作部分幼儿分组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以及讲述过程。
教学准备
1.各种各样的废纸、胶水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各种颜色即时贴、海绵纸、水彩笔、纸巾盒、纸杯、画报、日历、包装纸、扇子、等纸质生活用品。
2.制作再生纸的材料:废纸屑、搅拌棍、瓶子、纱网。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纸”。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玩一个猜谜游戏好不好?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老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纸”(有的幼儿猜本子,书等)
老师:小朋友真是太棒了!(鼓励猜对的幼儿)
2.思维发散: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纸可以干什么用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小鸟。”(教师提示幼儿我们的教材还有本子都是纸做的)
老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如果没有了纸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啊?”(引导幼儿合理想象、大胆发言)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说的都是纸在我们学习方面的用途,你们知不知道纸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用途?”
幼儿:“……”(如果有的幼儿重复以上所说,老师要给以更正,让幼儿分清纸在不同领域的用途。)
老师:“下面由老师告诉小朋友纸还能干什么用。”(教师出示纸巾盒、纸杯、画报、日历、包装纸等,依次引导孩子说出纸在其他方面的用途)
教师小结:纸的用途真的很大很广泛,纸是我们离不开的好朋友,离开纸我们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不浪费纸张,做过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3.讨论:
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应该是工人叔叔制造出来的。” “… …”。
老师:下面由老师告诉小朋友纸是怎么来的。(简述造纸的简单过程,出示造纸图片及蔡伦图片)
(造纸术简介: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老师:“小朋友,这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吗?”
幼儿:“是图片上的那个人制造的”
老师:“我们今天用的纸就是蔡伦发明的。”
4.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我们每天写字都要用好多好多的纸,浪费也很大,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不那么浪费纸呢?
乐乐说:“我们可以用写作业用过的废纸折飞机、小鸟,不浪费纸又很好玩。”
婷婷说:“废纸可以再收上去,再做成纸啊?”
亚辰说:“我们可以用废纸作画,就可以节约纸了呀!”
一搏说:“我们可以用废报纸做玩具”
老师:“小朋友说出办法的办法真是太好了,引出回收再利用。
下面就先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根据老师发给你的各种废纸怎样进行再利用,把他们变废为宝 ?”
5、实际操作: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纸屑、小朋友写字用过的作业纸、废旧报纸、胶水、各种颜色即时贴、海绵纸,看看你们怎么再用这些废纸,分组活动。
(分成4组:再生纸制作、折纸、用废纸屑制作粘贴画、制作纸玩具 各一组)
活动结束后每组请一位小朋友说说怎样将这些废纸变废为宝的?
6、点评:
有的小朋友把废报纸揉成一团,然后用彩色即时贴把它变成各种漂亮的水果玩具,又可以利用起来。
有的小朋友用用过的比较厚的彩纸、纸杯等制作出了很多漂亮的小动物和玩具,又可爱又好玩。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小玩意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将废纸屑制作了各种美丽的粘贴画,将废纸变废为宝。
有的小朋友把废纸屑制成了简单的再生纸,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节约每一张纸。好不好?
幼儿:好!
教学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和生活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怎么样将废纸在利用?”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子,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并且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的要求;活动中并没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当然活动中也肯定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孩子们在实践操作的分组活动中显得有点乱,如果重新组织一次本次活动我想一定会有改进的,会更注重活动过程的质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参考文献
[1] 周熹.主题式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70.
[2] 许宏亚.顺应孩子发展需要 推进幼儿活动生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