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珠
摘 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新奇的,也是需要动脑思考的。部分小学生容易因为数学逻辑严谨的特点而出现学习上的困难,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警惕,在教学中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生活实物、教学情境和课堂实践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技能,挖掘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是希望借助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感受数学精彩绝伦的一面,使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而是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借助生活实物,能够构建学生联系生活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的意义,促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查找数学的踪迹,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以情境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给学生带来数学不一样的一面,让学生逐渐走进数学课堂;教师借助课堂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相信自己,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懂得主动出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借助生活实物——构建学生联系生活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可以通过借助生活实物来构建学生联系生活的兴趣。在学习“认识钟表”时,笔者为了使学生认识钟表,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学会判断整点,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时钟和电子钟,方便学生观察。笔者先带领学生观察了时钟上的一圈数字。学生发现时钟上出现了1~12的数字,知道了这是用来表示时间的。接着,笔者又向学生介绍了时钟上的三个指针,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形状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一个指针胖胖的,一个指针是个瘦长条,还有一个指针位于二者之间。笔者依据学生的描述,带领学生学习了时针、分针和秒针。学生知道了时针代表的是几点,指到哪个数字,表示的就是几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组织学生學习了电子钟,让学生能够根据上面的数字读出几点几分。学生在生活实物的帮助下,掌握了时钟的相关知识,看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借助教学情境——构建学生联系情境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可以通过借助教学情境来构建学生联系情境的兴趣。在学习“克和千克”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它们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饼干、一箱泡面、小孩的体重等画面,让学生对画面中的数字进行观察,并将其读出来。学生观察电子白板上展示的画面后,知道了克和千克是用来表示物和人的重量的。接着,笔者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动画,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学生观看动画后,知道了1000克=1千克,可以写作1g=1kg。学生理解了所学内容,找到了轻松学习的感觉。
三、借助课堂实践——构建学生联系实践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可以通过借助课堂实践来构建学生联系实践的兴趣。在学习“混合运算”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正确顺序,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计算,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笔者还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便于学生解答。学生拿到习题后,结合自己掌握的混合运算,对含有括号的算式和不含括号的算式进行了分析,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得出了正确答案,熟悉了混合运算的内容,发展了自己的自主实践能力。
总之,本文通过借助生活实物、借助教学情境、借助课堂实践,构建了学生联系生活的兴趣,构建了学生联系情境的兴趣,构建了学生联系实践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学习,了解了数学的特点,知道了怎样依据数学的应用技巧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在生活实物的帮助下,走进了数学,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辅助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参悟数学道理;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对数学知识的动态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发现了数学中的精彩;学生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形成了系统的学习,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抓住了数学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师在指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怎样帮助学生适应数学课堂有了更加真实有效的认识,了解了学生的数学需求,加强了对课堂的优化,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拥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90-91.
[2] 陈均燕. 小学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