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
摘 要:班级好比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辩证统一的新型“朋友”之间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和谐管理过程,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班级管理;运用
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学校工作中,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有序开展的场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分析如下:
一、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起领导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師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带领学生“经营”着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领导、带领的作用,扮演着领导的角色。
(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拥有一桶水。在研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农村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研究》这一课题时,我对撒拉溪镇部分代表学校和放珠镇哩东小学部分教师进行了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参数显示,大多数教师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不一致,如学英语的教师任XX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师;学体育的教师任XX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师;学音乐的教师任XX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师等等。而所学专业和任教学科一致的教师几乎很少。因此,教师们要想让自己所教的班级很优秀,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素养。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理想信念。同时我们还需学习相应的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丰富班级管理的阅历,有效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终生的烙印。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时时率先垂范,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我先不做,要求学生要做的事,我先做到。如本学期,天气渐渐冷,早上常常有同学来迟到,在上班会课时,我对班上的考勤作了进一步调整,要求所有同学早晨7:40必须到校(8:00开始上课),第二周星期一,我早早就到学校,同学生也陆陆续续到教室,8:00上课铃响时,全班45人,还有10人未到。以后的每天我都坚持早早到教室,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天一天过去,有一天我早上7:30就到校,走到教室,我惊呆了,我们班全班同学都到校。同学生看见我都笑了。经常爱迟到的那个同学站起来,脸很红,低着头对我说:“李老师,你知道吗?我经常来迟到,同学们都告诉我,你每天很早就到教室,有时上新课时,你为了等我,不让我掉课,特意等我到才开始讲新课,从今天起,我一定不会来迟到,也不用全班同学等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期末考出好的成绩,不辜负老师对我和期望。”当时听了这个学生的话,我真的很高兴,从此,我们班再也没有学生上课迟到过。
(三)处理班级事务一视同仁
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做到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每一个学生都使用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接受者,是最关键的因素
学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接受者,是班级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因素。
(一)尊重了解每一个学生,懂得热爱、相信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主动亲近、相信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消除那种“老鼠见猫”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才能,在教学中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喜好,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新时代美德少年评选等。每学期我们班所有班级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同时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这样,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展现自己,增强学生们之间的凝聚力,从而获得幸福感。
(三)实行“特长班干部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我实行了“特长班干部制”。如,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爱运动,在杨长青片区学校比赛中,乒乓球比赛荣获一等奖,因此,我利用他的特长,选他当体育委员,使他获得幸福感,感觉教师很注重他、关心他。慢慢地,我发现他开始喜欢学习了,本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不差,语文从原来的50分考到85分,数学从原来的61分考到90分。
通过“特长班干部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脱离了教师讲班级管理和脱离了学生讲班级管理都是错误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成为单独的个体存在,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地说,就是只有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级管理才会成功。如,教师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以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但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会默默建立一种关系,即把学生当做好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带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和“自我创新”的自信。从而师生之间同心协力,相互配合抓好班级管理,让班级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参与文献:
[1] 宫少华.陶行知谈怎么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