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何如应用“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参与性

2020-10-21 04:12鲍廷专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参与性促进

鲍廷专

摘  要:从教这么多年来,听过很多有关参与式教学的示范课,也看过很多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范例。究竟如何来安排搭配学生,如何让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参与其中?这一直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工作;促进;参与性

记得有一次荣幸当了“三镇一乡”片区教研活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竞赛评委,其中一位女教師就用到了分组教学以促进教学参与性这一教学策略。如果不用心去感受,可能会觉得那堂课十分的成功。但是细细去揣摩,那是一节经过无数次打磨的表演课。我就在想:通过这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哪些活动是他们真正想参与并乐于参与的。课堂当中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次,老师一宣布:“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该小组的成员就全部站起来聚到一起,叽叽喳喳一番,得出答案。有的小组为了抢先,别的成员还在讨论,组内代表就上台去展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该不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认清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工作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和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采用小组工作方式,课堂教学留给大家的印象将永远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学生面对黑板坐在下面被动听讲的画面。

有些教师抱怨小组工作难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对待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小组工作没有开展好的原因。

1. 小组规模是否得当?小组成员最好确定为四人小组。在讨论时四个成员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是主角。如果按常规有些小组是六个人,那么讨论时中间的两个人到底是听左边的发言呢还是听右边的发言。听着听着,这个小组讨论就变得形同虚设了。

2. 分组方式同学们是否喜欢?小组成员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定好的,顺便也定了小组长等职务。我们在分组的时候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分组。比如让几个好朋友组成一组,工作的效果会不会更好?或者先确定分成几组,然后确定几个组长,让这几个组长依次轮流选择自己的组员。这样,他们就既兼顾了朋友关系,也考虑到了优生与差生的搭配。

3. 各组成员是否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在一次常规听课中,我遇到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给每个小组的任务都是一样的,讨论这首诗可以怎样来学习,学到的知识会最多?有的组讨论得很激烈,人人参与到其中;有的组则寥寥带过,甚至有个别的成员把屁股拖得老长的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无所事事。为什么呢?因为他插不进嘴,整个小组他可有可无。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究竟如何确定各自的任务呢?总之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要件,既然他讨论时不爱发言,就让他记录其他成员的发言吧,并让他代表小组作汇报交流,这样他不得不用心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了。

4. 小组成员的坐向是否合理?很多教师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就把学生面对面对坐,侧着身子面向黑板。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为何又要面对黑板呢?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侧着身子面向黑板,时间久了,身体就疲倦了。身体都疲倦了,想谈多好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可能了。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呢?我们可以两两相坐,都面向教师或是黑板,需要小组工作时前面两个学生自然向后转,就形成了四人合作小组;也可以把现在常规的秧田式改成特别的圆桌式,教师在中间,学生围在四周,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时,事先搭配好的四人小组就顺理成章的开展小组工作。

二、明确小组合作的价值体现

1.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工作可让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传统的课堂在同一时间的互相交流仅仅限定于老师和个体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

2.教师有机会巡视课堂。当教师使用小组工作教学时,教师将不再被黑板拴住,他们将获得走下讲台,在教室里巡视学生开展工作情况的自由。同时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参与小组工作的状态和效果。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检测学生对一首古诗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一个一个地叫学生站起来发言,一个班40来个学生,一个学生1分钟,那么一节课都不够学生发言,同时也很难起到检测的效果。如果采用小组工作来进行检测,现在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发言,在一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交流发言,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学们在听别人发言时,也检测了自己对该首古诗的理解。

3. 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之外的社会技能。小组工作是向学生教授社会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你又不可能一直在强调这里是人文教育的知识,那里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记得的东西。当你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他们将从中学到多种社会技能。比如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轮流工作的技能,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技能,与别人分享自己想法的技能,与他人融洽共事的技能等等。这些被发展的多种技能也是小组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深知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要素

1. 明确小组工作的学习目标

老师把学习目标告诉各组。重点是教材里学员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学习目标不应过多,三四条足于。学习目标是小组工作活动课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要掌握或是理解的内容。

2. 制定小组工作规则

各组自行讨论制定该小组的活动规则,并写在该小组的标志牌上。包括纪律规则和课堂活动规则,也包括违者的处罚等细节。

3. 分配角色

小组内自行讨论分配角色,让每一个人都具体负责一件事情。

4. 明确活动任务

教师需要把活动的内容讲清楚,或者写在黑板上,活动要完成什么任务,最后的讨论结果是否要在班上讲解。

5. 学会放手和敢于放手

在我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什么要包讲、要满堂灌?因为我们的教师不相信学生,也就是不相信自己。什么都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理解不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葬送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获取知识的机会。只有自己学会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你为什么一直在灌输给学生你?比如在教学一首新的古诗时,教师就是怕学生不会读,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读,再让学生带读,反复地读。你想过这样的效果吗?读了以后有一字一句读分析给学生听。这样你就堵塞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本身很多东西他可有自己变成他的东西的,是教师硬生生地塞给了学生。这也难怪学生总是记不住。

6. 完成小组的自评和互评

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应该让各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让每个组都明确自己完成任务的程度。

总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具有一贯性。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小组的规则和小组遵循这些规则的自我评价。再次,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不能过多采用。学生除了小组合作时间外,还应该有个人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投入,但是仅仅把小组建立起来也不能够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把小组工作和个人学习、双人活动、全部听课等结合起来,教学才会有一个完美的呈现。

参考文献

[1]  宋立华:《社会学视野下的课堂座位分析》,《中国教学学刊》,2013年5月版;

[2]  罗伊·迪伦:《有效教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谢泽慧:《参与式教学》,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培训系列教材,2012年3月版。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参与性促进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