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小学美术老师们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并不是那么的简单,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为此,本论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艺术生涯打下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正确态度,还能够让学生们的美术创作变得更有新意,让学生在美术创作的世界里,积极打开自己的脑洞,用创新打造梦想,用知识点缀心灵。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术教学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教育内容,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细小的事物,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能够让学生的艺术创作变得更有价值。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让学生的艺术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欣赏和品味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够更全面、更客观的做出事物的评价,不断提升自己对美术的感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美术学习中,更加准确的掌握美术知识,提高自身学习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交流,为学生建立创新的氛围
创新意识作为大脑思维,它体现在学生的不经意的细节当中,这就使得部分美术老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整体角度的教学,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因素其实是学习氛围,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就要不断重视为学生建立创新的氛围。而就创新本身来说,它是不可能由学生个人完成的,必然要加强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老师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在互动式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断肯定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另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老师有最大的话语权,教学的方法也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新的可能性。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推动整体创新学习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完成自我创新的发挥。比如在学习“线条的动与静”的时候,我向学生展示了几幅有线条构成的美术作品,然后在网上下载的一段非常安静、富有情调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来完成美术作品的赏析。不出意料,很多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的进行线条的调整,甚至有同学还提出了把数学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结合到美术作品当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沉浸在美术的学习当中,而且自己的创新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观察,通过联想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对美术这门学科来说,它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由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产生的联想还影响着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影响着学生对美的认识。所以,作为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对于美术生来说,如果他们不具备创新的意识,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最尖端的美术绘画功底,也只是能画皮画骨画不出心。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要尽量的发挥他们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构建自己的美术作品,把自己的脑洞和美术创作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学习“色彩的冷与暖”时,我就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冷色和暖色为基础的作品,学生通过观察赏析发现暖色系的作品大多与秋天丰收,温暖的阳光有关。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在我展示婚礼场景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象:“我想到四川的麻辣火锅,真的是辛辣无比!”“就像是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各宫殿前挂的红灯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认知层面了解音乐作品的展现方式,了解到暖色的意义以及使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自己的美术作品变得独特有新意。
(三)加强实践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和丰富创新的形式
美术作为实践大于理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倍感压力。为了让学生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美术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学习体验,加强对生活的感知和艺术的创新。
比如在学习与建筑有关的美术绘法的时候,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写生,去体育馆,博物馆等进行实地的考察,在带领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关于建筑绘法的教学,让学生仔细的观察不同建筑物的结构造型,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建筑物的艺术之美。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小学美术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不同建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片中的建筑细节。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建筑美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够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创新时的科学依据。
(四)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如果仅仅是凭借简单的作品来判定学生创新意识的好坏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方法。老师要构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创新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构想创意。在评价作业的时候,老师要把握好审美的标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性思维是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那么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才能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美术作品结合起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绘画当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结语:
綜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只是单单的重视学生美术绘法的教学或者理论知识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束头束脑,不能够发挥美术教学的自由优势。为此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美术作品当中增加更丰富的元素,使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颖丽.思维导图:激活学生设计思维的新支架——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Z1):61-64.
[2] 张玲芳.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实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