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移动APP应用开发》课程为例,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软件开发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 移动APP应用开发
引言
高职教育中目前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重视公共课育人特别是马哲这类思政类的课程,对专业课育人重视不够。教书育人并没有贯穿到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中,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课程思政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通盘考量。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就导致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出现很多“两张皮”现象,老师忙于“教书”,而忽视了“育人”。思政课程中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政课程的任课教师如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而课程思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广大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学会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提高教书与育人融合度。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的思路
1.岗位职业素养
本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进行移动手机端程序的开发能力,学生今后的从事的是软件开发等IT类的技术岗位,那么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中渗透IT企业的相关技术岗位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在授课过程中传播主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进行android程序编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留出足够的程序调试排错时间,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工作态度。Android开发属于程序设计类课程,该课程注重实践、创新,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也就是当前我们国家所在提倡的“工匠精神”。
另外,任课教师可以引入企业的编码规范的要求让学生在编程中使用该规范,让学生理解与体会企业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2]。
本课程中需要用到比较多的编程工具与第三方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想学生宣传遵守中国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使用正版软件或者使用开源的软件替换商用软件,不主动使用盗版或者其他未获得授权的软件或者相关数字媒体作品,让学生能够平时工作学习中树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与劳动成果的意识。此外,在课程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其他包括考勤、课堂纪律、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等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岗位职业素养[3]。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目前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时代下,中国无疑走在了风口浪尖,抓住了这次继工业革命后的人类发展迎来的新的机会,因此计算机IT技术和计算机专业天生承载了较多的历史属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介绍中国自主产权的软件,硬件与操作系统。鼓励学生多采用国产自主产权的软件与硬件。特别是选择中国民族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可以通过讲授华为中兴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在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树立民族自豪感,激發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并且向学生解释,目前我们的民族IT技术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解决,树立他们毕业以后投身民族IT行业的信心与勇气。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与目标
在原有的课程教学教案的设计的基础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设计了如下5个的课程项目案例设计,将其与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并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是最大的难题。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中的一名软件开发类的课程为案例,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尝试,提出通过 .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与爱国主义情怀等方法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章英,汪毅,陈仲民.程序设计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157-158.
[2]孙海龙.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35):206-207.
[3]夏琰.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9(10):20-21+47.
[4]冯志红,王春娴,李凤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5):173-175.
作者简介
邱斌(1979.08—)男,汉,职称 副教授,籍贯:浙江省宁波市,本科学历,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与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