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媛 付雪宁 张琨玥
摘 要:随着世界各地“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师的市场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大。而在师资力量储备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无疑是潜在的主力军。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拍摄一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授的留学生熟语课,并根据转写的课堂片段来归纳概括本节课本科生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在纠正此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教学实践者提供授课经验,为对外汉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做出探索。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素质;师资培养
一、研究背景
“汉语热”大势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无疑成为了连接中外交流合作的桥梁。除了在数量上要保证充足的师资储备,在教学能力上也应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国务院在2017年1月10日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也曾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院长和教师专职队伍,大力培养各国本土汉语师资。”在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是师资储备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应把本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视为重要工作。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机会提升实践能力。
二、研究现状
许多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在招生院校上,高校本专业本科教育近些年发展太快,盲目发展和扩张,许多院校实际上不具备设立汉语教师培养资质(冯丽萍、胡秀梅,2011)。从学科本身来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仍处于比较稚嫩的发展期,还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影响地位的学科理论。因此,在师资培养这一对本学科事业进行上承下传的工作中,传承的衣钵分量不足,因而造成有传之形而少承之实的状况(李凌艳,2006)。除本科生外,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此困境下,学生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应更多地依靠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徐燕婷(2013)对对外汉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进行了个案研究,她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依存于实际教学情景。实践能够促进教师成长,但在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文剑辉(2016)也曾指出,教师如果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反思,便可完成从一个“教书匠”到一个教学“创新者”的角色转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应充分利用好实践机会,不断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在实践和反思中成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课堂观察法。
三、教学片段及建议
本文采用的是课堂观察法。笔者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学生,给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授一门“中国熟语与传统文化”选修课,教学对象是通过HSK4级及以上的留学生,年龄在20岁到25岁之间。本节课出勤留学生有13人,其中,韩国学生4人,肯尼亚学生7人,巴西学生2人。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熟语,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我读一下,伊丽娜
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师:很好。这个“尺”是一个长度。大家能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困难不是永久的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是因为冰以后会化
师:伊丽娜的意思是说,她把这个冰当作了困难,她觉得冰在春天的时候会融化。但是,我们是从这一整句话去理解,你只看到了这个“冰”
(全班发出了笑声)
师:我们从这一整句话去理解的话,冬天的冰有这么厚(教师用肢体语言比划长度单位),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天的寒冷就能造成的
生:啊,我们看一件事情做完了,这件事情应该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变成这样。
师:对
贾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说出话语时,同时具有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时,教师反馈语本身是一种言内行为,教师的反馈评价是一种言外行为。当这种反馈评价作用于学生身上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一种言后行为。笔者在学生第一次猜测这个熟语的意思时,一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出来。当学生猜测的熟语含义与实际含义相差较远时,笔者立刻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忙纠错和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是有效的反馈,符合言语行为理论。但是,其中一处反馈方式欠妥帖,当学生读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笔者的反馈只有“好”一个字,如果一直用这种无实质建设性的评价去反馈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反馈产生怀疑,这实际上违背了言语行为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学习或活动时,非常渴望得到也非常在意教师给予实质性的、建设性的反馈或评价。教师不仅仅可以说学生做得好,还要说清楚为什么好,可以进行一个小的具体的概括或总结。
1979年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交际者用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表达其用意。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作用于课堂上的批评。当我们在课堂上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时,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上述案例中,教师说完“你只看到了这个冰”后,全班哄堂大笑,周围同学的笑声会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心里产不愉悦。若教师用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去表达,不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四、结语
笔者通过回顾教学视频,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也希望其他想要提升自己教学实践水平的学生以及老师们多加利用课堂观察法,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交流工作综述. 米春改 中文版主编,秦小玮 英文版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13,639-642,年鉴.
[2] 陈玮嘉.新形势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56-57.
[3] 吴英博. 成都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4] 孙立峰.从海外汉语教学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2.
[5] 李艳娟.试析如何成为一名優秀的对外汉语教师[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151-152.
[6] 王巧平.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J].教学与管理,2013(18):102-104.
[7] 姜旭,姜燕令.对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师反馈的反思性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1):45-50.
作者简介:张慧媛,1998,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编号:20191044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