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玉
摘要:在我国大力提倡技术发展和德行培养的背景下,社会建设对于学校培养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十分明显的转化和提升,不再以简单的理论传授为核心,而是更加强调素质的教化。这种变化就要求相应的教学主体也应当从传统的思维中脱离出来,要顺应当下社会技术和德行并举的主流趋势。而信息技术作为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要尤为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将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出发点,重点对其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对策分析
引言
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课程的设置也十分必要。而要想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而这一引导就离不开德育的渗透,这也是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堂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德育的分析和理解,并将其基本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中,熏陶学生的思想意识。
一、立足整体,分析必要
德育教育在初中信息课堂中得以渗透的必要性,大致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是社会对人才建设的全新期待
学校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可用的人才,就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自身的发展同社会的密切关联。而德育所传授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良好品质的重要凝聚,也是对学生三观的有效引导。因此,德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熏陶学生的思想,培育学生的优秀品德,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自身为社会奉献的目标和志向。
2.是约束且规制学生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丰富多彩,学生对于这一领域内知识的接收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不良信息,例如暴力,色情。和血腥等等。如果学生一味地接受这些有害信息,而不对其加以甄别,那么其思想就必定会受到有害信息的腐蚀,最后成长为危害社会秩序的毒瘤。而德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让学生用辩证客观的态度对待这一领域的内容,懂得规制且控制自己。这也说明,德育渗透能够让学生树立良性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且谨慎的态度面对网络世界,抵御外界侵袭。
二、深入课堂,贯穿德育
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可以大致将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主要表现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责任意识的渗透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实体操作也是无可避免的,教师也必然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机房中,进行实际演练,例如在初中三年级《框架模板》中的《驾轻就熟———应用模板创建网页》这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框架模板必须要在计算机上才能找到,所以教师也必然会带领学生走进计算机房进行实体操作。对此,教师不光要教授学生创建网页的基本技巧,更是要提醒学生要遵守计算机房内的秩序,要让学生按照顺序就座,不能随意抢占他人位置,也不能就位置的选择产生争执。并且,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不得随意破坏机房内的相关设施,例如要保持地面整洁,不毁坏桌椅,不乱扔垃圾等等。这些注意事项尽管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在日积月累过程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的素质修养,影响学生在公共场合下的责任意识。
2.对团队意识的渗透
正如学生在社会中从来不是孤立无援的那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能仅仅依靠学生个体的能力就可以完成,而是要通过团队的配合与协调,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的渗透,要让学生懂得同他人进行联系和沟通,共同解决知识探索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例如在初中三年级《影音视听———制作多媒体网页》这一课的学习中,由于多媒体网页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元素,例如图画,文字,符号,表情和视频等等,这些元素的设计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全兼顾的,并且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针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进行团队配合,组内成员可以按照自身的能力特长来选择相应元素的设计,对色彩敏感的同学可以负责图像绘画,文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进行文字设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并且共同学习和进步。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组内学生分别进行探究,在后续课堂上进行展示。如果在团队配合中出现了争执和分歧,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
3.对民族认同的渗透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就,并且其应用也已经涉及各类领域中,整体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因此,教师也应当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主要创举,让学生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用Word文档和Excel表格列举出我国信息技术的年增长率。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信息技术发明的图片,包括远程监控,雷达,声呐等等现代化设備。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私下搜集国家在信息技术开发上取得的成果,并用特定的信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国家的有关进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这是塑造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社会先进人才的有效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同时要根据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主题,有选择地渗入德育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也应当时刻以身作则,要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看待网络世界的各类信息。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黄文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J].人生十六七,2018(1X):64-64.
[2]宋振委.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C]//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0.
[3]唐迎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探寻[J].高考,2019(14).
[4]卢杰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好家长,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