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1 19:28吴文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吴文英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工具,将人的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用具体的图像、线条、色彩等记录下来。思维导图一经提出,很快就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作用联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辅助工具,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形象、线条、色彩、符号、空间意识等联系起来。思维导图激发了人的右脑活动,实现了左脑的语言、数字、逻辑等功能同右脑的联想等功能的统一。简单地说,思维导图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搭建了一个和谐共进的平台。思维导图不仅记录思维的轨迹,还为发散性思维提供了方向和指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在词汇教学中直观呈现音形义,激发学生的联想力

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音、拼写和意义是老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把单词的音形义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例如,在学习单词Halloween时,学生不知道Halloween是什么节日名称,甚至知道了是万圣节但不知道万圣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老师先以多个短小视频来展示万圣节的主要活动场景,把这个西方文化色彩的词汇直接根植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通过南瓜灯(杰克灯),五颜六色的化妆服、千奇百怪的面具、巫婆、不给糖就恶作剧、咬苹果等,熟悉万圣节的活动内容。老师在黑板上用图表列出这些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放射性思维,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单词season时,教师以这个单词为核心,让学生发散思维,老师在黑板上图示记录。首先是春夏秋冬四季,这是思维放射的第一层级,再引导学生逐个季节联想出与之相关的植物、动物、颜色、活动等,最后在黑板上生成一个diagram。这个diagram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记录,老师带领学生沿着diagram的核心逐层向外反复熟悉season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学生的联想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二、在阅读教学中勾勒文章脉络,把握篇章结构

小学生由于受到单词量和自身阅历的限制,阅读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从而干扰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如学习课文My day(我的一天),老师挑出文章中的中心词绘制思维导图。以“when,get up,start class,weekend,morning,lunch,dinner”等中心词为线索勾勒出整个文章的脉络,学生阅读课文过程中,把相关内容充实到对应的中心词下方,最后连成一体,就是整个文章的内容。课文B部分的read and write“Robinplay”,老师同样列出中心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Robinson,island,get up,breakfast,cave,swimming,play sports”,这些词把Robinson的日常生活内容串联起来,人物形象变得饱满起来,学生对阅读的乐趣也有了进一步感知。阅读教学一般都可以用“what,who,when,where,how”五个特殊疑问词来勾画文章核心内容。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码文本。另外,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也是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尝试。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导图更加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前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小学英语阅读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学习新课前,学生首先做的是预习新课内容,无论是单词的拼写、发音、课文的理解、句型的掌握都需要学生整体的预热,如果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份思维导图,用色彩和线条来渲染,突出单词在本篇文章的意思、句型的结构、文章的内容意境等,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预习的盲目性,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的预习知识点,准确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预习效率,让学生在预习后找到自己的难点作为课堂上重点理解的内容,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便于教师有效开展阅读深入探究。思维导图中的色彩和图形可刺激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阅读的理解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了解上下段落钩稽关系,减少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进行My week的教学时,教师制作一份关于一周计划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填写,针对新单词进行发音和抄写,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文时,有了重点和目标,转化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角度,学生在学習过程中和教师有效的互动,减少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四、思维导图在训练中构建框架,拓展思维空间

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在英语学习中都属于输出环节,对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灵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得到的要点都及时罗列出来,通过思维导图搭建组织架构,让所有的要点都有序排列。思维导图一方面记录下了思维痕迹,另一方面也为拓展思维空间提供了支撑和依据。例如,写一篇关于My favourite food的文章。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先标上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然后罗列出喜欢这一食物的理由。我们以Dumpling(教资)为例,可以列出诸如delicious,tasty,lovely shape,symbol of get-together,different stuffing等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展开成一个个分支,文章的结构就成型了。行文思维紧凑,有条不紊,通顺流畅。

结语

总体来说,把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整理信息量的能力,还能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同学间分工合作,不仅能够使新旧知识有效整合,使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还能使师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相信只要敢于把思维导图渗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丰富上课模式,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参考文献

[1]韩旭.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文教资料,2019(15):239-240.

[2]张宜.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13-114.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