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芬
摘 要: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与初中相比也更高,因此高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时比较困难,很难完整的掌握数学知识内容,进而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预先了解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发现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指出预习方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预习;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引言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特征,再加上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探索,不能仅靠课堂讲解获取知识,应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课程实现对新知识的初步了解,建立基础的知识架构,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质量也随之增加,对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而言都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复杂性、关联性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掌握其中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当开展正式教学活动时,学生就会更容易听懂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而其学习时可以获得丰富的满足感,学习态度也会更加认真,在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驱动下所呈现出的学习效果更为有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知识结构
通过预习可以拓展高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生在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个各种问题或疑惑难以自行解决,在求知欲的不断驱使下,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借助信息化网络技术进行查询解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课外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也就拓展了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感觉到很吃力的现象,在课堂上也难以完全且准确的领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无法顺利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学习过程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从根本上而言还是在于其数学知识基础较差,学习时无法灵活调动并运用数学知识,而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知识基础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就可以针对性的对欠缺的部分进行填补,对其之后的学习提供支撑帮助。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学生一旦进入高中,其所面临的学习困难就会加大,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知,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尤其对于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内容,学生的数学能力不足,听课效果就会大大折扣,直接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影响。而通过预习学生预先了解知识构成,对其中新兴的名词或概念形成初步了解,进而在正式课堂中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且还能够更加认真的去听在预习中所疑惑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策略
(一)合理设定预习目标
不同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其数学能力和数学综合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距是比较难消除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习时应将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考虑在内,在设置预习内容以及预习目标时应根据学习的具体难易程度进行层次性的划分,针对数学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主要预习目标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对于数学基础 不足、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预习目标应设定在对数学基础概念以及数学基础方法的掌握上,预习中存在的难题则留到课堂上供教师进行讲解,以便不阻碍学生的后续学习。例如,在对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基本初等函数》部分设定预习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让学习能力不足的同学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定义以及基本规律,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深入性的预习,理解多种函数的具体应用,其中还可以为其设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二)做好预习学习笔记
为了确保学生预习的学习效果,切实提高高中數学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预习学习时做好笔记记录,使学生清晰的了解预习的目的,更好的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学生在进行自主预习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笔记本,对所要预习的数学内容做出初步的知识架构,记录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并做好对学习难点的标记,从而在正式授课时能够在大脑中快速形成所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预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应依据对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进行了解,同时还应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绘制,理解三角函数变量对图像变化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笔记记录,在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确定无法理解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重点标记。
(三)全面性预习
若想发挥预习对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作用就必须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全面性的预习,避免走马观花不认真现象的发生,应从头到尾的对教材新知识内容进行预习,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数学概念,找出概念定义中的关键性词语,深入理解其中的具体内涵,了解概念中存在的限定条件,明确数学定义的实际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在于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不仅要学习掌握其基本形式还需掌握数学公式的多种变形形式,能够根据题目信息准确判断公式的具体应用形式。此外学生还需对教材中给出的例题进行预习,进而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的考察侧重点以及出题方式,方便明确学习重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习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为了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合理设定预习目标以及预习内容,在全面性预习的同时做好对知识结构的笔记记录,确保预习导学作用的发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华琴.“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9(23):92-93.
[2] 王金婷. 培养高中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45.
[3] 杨春花.预习·探究·应用·巩固——以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