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时期,是学生形成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目前,许多高校都会把自身的实践教学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个人参与来亲身体会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进行一体化,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团活动;一体化
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研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一体化的路径研究”,编号:2020SZK040。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的要求,这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相融合,最有效的途径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融合起来,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一体化模式。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一体化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大多都实行分工责任制。这种制度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因而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部门中,都是“单一作战”的模式。未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合力,使得教学资源配置得不合理,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脱节,与专业实践教学各自独立,缺乏有效融合和整合,也缺乏与相关学校工作部门的对接。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高职院团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与思政课教育工作独立起来各自为政。一直以来,团委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学院团委组织的活动比如到烈士陵园扫墓、演讲、红歌比赛、到戒毒所参观等与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基本是重复的。成学生重复参加同类型思政实践活动,既是对资源的浪费,又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制约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次,学生社团通过活动影响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直接性、学生参与活动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多元性以及活动效果的有效性广受高校学生的支持与认同。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学生社团主要开展的基本都是与专业相关或与兴趣相关的活动,更多的是注重技能提升和自身兴趣,学生通常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政治思想性。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却是,活动组织不方便,实践教学形式不多,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再次,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工作目标、实施依据上是统一的,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学生社团为思政课提供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社团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为师生搭起沟通的桥梁,让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 为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社团未来发展提供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见或建议,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资源,还能对校内社团间的活动进行有效协调,防止重复无用的社团活动的开展。综上所述,如果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把客观真理内化为主体意识,外化为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思政”理念并未真正形成
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虽然有很大提高,但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大思政”格局的理念,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普遍存在思政教育与技能学习分离,认为思政课实践活动只是思政课教学部门甚至是思政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大量的校外或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只能占用課堂时间做做课内教学实践,造成思政课教学实践单一。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校的政策与经费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但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也没有下拨必要的经费,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法开展,只能让实践教学计划停留在教研室的教学规划当中。
(二)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一直把教学精力放在了课堂理论教学上。对于近几年来强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思政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课讲好就可以了。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课外、校外的教学实践缺乏学院和各系有力支持,教师无法独自承担带学生外出实践的风险,因而只能选择放弃,实践教学缺乏动力。
(三)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知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多数企业在用人方面只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而过分强调个人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忽视其思想道德品质,造成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在自身知识学习和技能技术的培训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学习,还助长了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这导致学生不乐于接受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占用课余时间。同时,学生大多会把校外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当成是游山玩水,不像社团校外活动那样认真对待,这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起来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高职院校社团缺乏思想政治引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社团缺乏思想政治的引领,在建立的过程当中缺乏指导思想,缺乏奋斗目标。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社团内部虽然挂职指导,但是却很难发挥实际的思想道德引领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一体化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立足构建“大思政”实践教学新格局,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为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依托团委实现思政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一体化
1.一方面在学院共青团委组织或者指导学生团体组织的相关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作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每参与一次社团活动,就要在活动过程中把每次活动的精神提炼出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认识到活动的意义所在,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每参与一次社团活动,都将有一次思政实践教学的得分,期末根据学生所参与的社团活动再进行量化,形成该门思政课的实践分数。通过这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了解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
2.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社团兴趣类偏多,理论类偏少的情况,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创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青年理论研究社团。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社团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想教育活动带给自身的变化,继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进程。
3.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专业教學内容,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紧紧围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专业实际,由校方相关部门牵头联系建立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针对农业工程系学生建立乡镇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既可以了解农村脱贫、改革等政策,又可以了解农村、农业、畜牧业等发展),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增强“四个自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社团为依托,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相融合,多为学生在社会实践层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宪雨.“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8(02).
[2]薛存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学生社团的融合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3).
[3]尹珍玲,高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5).
[4]姚雪晴.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