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基线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因材施教的要求,分层教学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探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形式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精神品格,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水平分层
小学的教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基础阶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高年级段,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基本成型。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
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层:有一定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有一定数学基础但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C层: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有待提高的学生。在这样的一定水平的分组下,将A层和B层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让A层的学生带领B层的学生进行学习,两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方面差距不大,在彼此的帮助和促进下不仅能够帮助B层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彼此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与相互帮助的良好的品行。对于C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特殊的指导,对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并及时加以鼓励,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其长远的发展。这样的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特点,使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断突破自己,发掘自身的潜质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二、以内容为基础,针对问题难度分层
小学的数学学习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在学过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利用数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开发智力和创造力提供一定的帮助。所以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把握所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所处的层次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比如,在學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的知识后,根据所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你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请C组的同学分别说出基本的方向的描述,“北偏东、西偏南、南偏东、北偏西”等,接着加强难度,通过量角器测量图中的位置,结合度数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这时可以请B组的学生回答,在B组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下在请C组的学生回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B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基础相对薄弱的C组的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那么A组的学生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探究和解决一些“拔高”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较强,同时对学习数学也有一定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更加能够培养其数学的核心素养,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
三、以核心素养为主,提倡隐性分层
在实际的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为了对个体差异的照顾,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异进行分层。在这种显性的分层方式中学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卑,无疑会给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隐性分层模式。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档,照顾学生的尊严的同时还能根据他们的基础给予更加细致有效的辅导,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也不会受到影响,还能够在隐性分层教学活动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A层:巩固练习;B层:提高练习;C层:拓展练习,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来自主选择和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圆”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练习内容的要求设计三个层次的内容,像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基础的内容占85%,通过半圆的周长计算出半圆的周长这样的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提高练习占10%,通过在基础的知识上拓展的内容占5%。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学习,学生既能够在基础的知识中巩固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够通过提高练习,增强学习能力。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他们的差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分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其长远发展考虑。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李发兰.亚太教育.2019(08)
[2]刘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4).
[3]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刘青岩.中国校外教育.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