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绘画艺术中视觉趣味性的变化

2020-10-21 03:50刘泰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印象派形象

摘要:西方绘画艺术在上世纪发生了远比过去更剧烈的变化,其中视觉审美需求的改变是引导者也是受益者。过往的古典具象艺术栩栩如生,但究其呈现背后的视觉趣味性需求,总是围绕着画面背后的文字信息,画面在这样的审美框架下更类似于说明图像。对比今天我们的视觉审美趣味,画面本身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

关键词:印象派;形象;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75-01

一、印象派——被嘲讽的变革

从原始艺術直到古典具象绘画,人们审美的趣味性总是在寻找一些便于理解的客观对象和画面的故事内容。早期壁画、宗教画,文艺复兴后的肖像画无不是这样的视觉趣味造就的图像。其转折在于印象派。印象派被称为写实绘画的巅峰,它直接反应客观视觉现象——光、空气等。和之前注重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的古典绘画不同,他们热衷表达瞬间的视觉感受。这使以往有明确目的性需求的视觉审美趣味在印象派的画中受到了强大的阻碍。我们搜寻的“形象”丢失在了色点笔触中。

印象派的贡献正是将过去传统的绘画形式打破。形体,构图,画面中的文学故事变为以笔触为单位的绘画语言组成的光色交响曲。印象派将视觉多年形成的形象依赖粉碎,视觉开始发现只关乎绘画本身的趣味性,为后来更丰富的绘画语言出现奠定了基础——开放的表达与开放的观看。

二、寻觅中的视觉感知

(一)被代替的绘画

当摄影冲击传统艺术的时候,其是否是一种艺术形式带来了无数争议。不管争议如何,摄影的客观呈现冲击了不可一世的绘画,绘画走向末路。当然,今天的世人知晓摄影其实不见得是绘画的末路,反而可说是绘画重生的契机。人们对于绘画的要求产生了变化,视觉在摄影中能寻找到更真实的再现,那对视觉来说绘画的再现性变得无足轻重。绘画需要新的趣味性将其延续。印象派正是将视觉从画面外转移到画面之内,我们开始关注艺术家是如何用笔触勾勒出光与空气。

(二)迷失的形象

印象派开始,视觉更多的关注艺术语言——笔触、肌理、构思,我们不再一如既往的关注形象,视觉游弋画面之时,寻找的是痕迹和艺术家的思路。塞尚是跨时代的人物,他对物象的重构展示了他自身的视觉关注所在——恒定的形状。这是将自然的混乱进行有序组织的重构,此举展示了绘画的可能性,也是视觉审美更高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视觉感知到绘画中艺术家的思维逻辑,绘画成为一种独立行为,而不是为了造像存在的工具。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以提取更本质的艺术语言为目的,如康定斯基的画面,视觉在形状和色彩中迷失了,因为形象不复存在,只是基本的形状和色彩。这重塑的是对艺术逻辑的认知,线条、色彩、构成关系成为了观者视觉审美被满足的原因。形象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构思不断展示自身的可能性,解释权归艺术家本人——艺术家的视角。

三、视觉的重生

但对于形式感的追求带来一种游戏式的创作方式。工业发展带来的商业性使艺术妥协,波普艺术对通俗文化的示好预示着艺术平民化。另一端从蒙德里安到波洛克,形式成为绘画的主题,从罗斯科的色块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古典大师笔下被奉为经典的要素——形体、轮廓、关系,绘画逻辑在简洁的画面中被囊括。不断的抽离形象使视觉越来越被动,所见既所知已经是观者仅有的选择,当贾德的矩形盒子出现在白墙上时,绘画被宣告死亡。视觉终止在物象表面呈现的范畴之内,不断被研究的形式成为绘画枯萎的源头。视觉趣味毫无指向性可言,观者无法从形式上搜寻出能够深入的信息,除了重复的商业复制便是匮乏的形式。

但绘画已死的论调并不可靠,如德国新表现主义等艺术家的出现,重新将绘画带回到大众眼前,这符合观者们的视觉趣味。不断重复的商业文化和单一极端的极简主义,无法正处于二战后文化反思中的集群带来视觉冲击,一些架上艺术家开始重新关注绘画本身,强调即兴与偶发,同时这一时期绘画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意识、个体意识,强调自身经验的重要性,形成了不同于过去风格、流派一类词汇的画面,绘画既有对形式的摸索,也有自由个体的风格和丰富的画面内涵,视觉趣味逐渐来到一条有迹可循且更加多样的道路上,观者能发现绘画的形式逻辑和艺术家的个人意识,基弗厚重的肌理,培根的疯狂、弗洛伊德的日复一日,不同的艺术家代表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同越来越单元化的私人生活一般,视觉趣味被丰富与多样所包围,更具独立性,更包容,更富批判思维。对于过往总是被束缚住的视觉感知趣味性来说,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最为自由的。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3]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泰辰(1991-),男,四川泸州人,助教,艺术学硕士,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系,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印象派形象
名家/[法国]毕沙罗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拍卖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