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
患者甲:“大夫,我吃的这个药是不是成瘾啊?每次我不吃这个药,就浑身难受、心烦、坐立不安的,是不是就停不了了,得终身服用啊?”
患者乙:“大夫,我离不开这个药了,一停药就失眠,还像感冒了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这药是不是成瘾呢?”
临床上,患者发现自己偶尔漏服了药物或者是自己停药后,没过一两天就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和心理不适,于是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精神类药物是不是成瘾?为什么一停药就不舒服呢?
精神类药物中的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和某些精神兴奋剂具有成瘾性,而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等绝大多数常用药物,都不具有成瘾性或依赖性。
虽然这些精神类药物不存在依赖性,但在停药的过程中,如果减药或停药过快,可能会出现撤药反应。撤药反应产生的机理: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机体对药物产生了适应性,一旦停药或减量过快,身体的各种调节机制来不及重新适应时,会发生功能紊乱。
最常见的撤药反应可以大致分成五类征候群:
平衡失调:如头昏、眩晕、共济失调。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流感样症状:如疲劳、嗜睡、肌痛、寒颤。
感觉失常:如电击感。
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
在临床上,撤药反应的躯体症状多于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头晕、感觉异常、嗜睡及恶心,多梦、失眠、头痛等症状也较多出现。躯体症状的表现不同于酒精、巴比妥类等成瘾性物质的戒斷反应,大多能自行恢复,也不会出现觅药行为,因此不同于成瘾。但因为撤药反应会对情绪、精力、睡眠和食欲产生影响,有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病情复发。
撤药反应还有许多影响因素,
以下情况更易出现撤药反应:
服药剂量高、服用时间长;儿童青少年患者;药物代谢产物无活性;突然停药。当然,撤药反应出现与否还受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素质、药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上,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如何减少和避免撤药反应的出现呢?
首先会叮嘱患者要按时按量规律服药,不可骤然停药。在临床上,撤药反应多见于治疗突然停止时,而少见于减药过程中。有些患者在外出旅行时忘记随身携带药物或因药物服完而未及时复诊导致突然停药,就可能出现撤药反应。因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按时按量规律服药。
当停止药物治疗时,医生会根据使用药物的特点和患者本身的特质酌情让患者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量,尽可能使撤药反应的程度降到最低。
对于那些代谢产物无活性的药物、撤药反应可能会比较大的药物,医生也会酌情考虑先换用另一种撤药反应小的药物,之后再逐渐减量和停药。
作为患者,如果在停药过程中出现了撤药反应,
又该如何应对呢?
1要认识并接纳撤药反应这种现象的存在。如果进入了停药阶段,请主动向医生了解药物的特点、减药停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自己服用药物发生撤药反应的概率,了解撤药反应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要能够及时识别。也要理解撤药反应是减药停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一般都可以逐渐自行缓解并消失。
2注意规律地生活。规律带来的仪式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具有结构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进而减少焦虑。丰富的生活内容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环境。因此,正常的工作、足够的睡眠、丰富的饮食、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以及家务、学习、娱乐都不要省略。同时,要注意避免饮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减药停药期间不要改变吸烟习惯。
3识别并调整不合理的想法。有些患者会觉得一出现撤药反应就无法生活,担心病情复发,视撤药反应为洪水猛兽。这样,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灾难化的担忧和联想。此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想法符合现实吗?如果不符合,符合现实的想法是什么?支持和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还有其他的可能吗?如果符合现实,这些想法对我有什么影响?是帮助我解决问题还是让我变得更加害怕?我的朋友想法和我一样的话,我会和他说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想法不太合理,通过调整这些不合理的想法,与撤药反应有关的忧虑就相应地减轻了。
4运用一些放松和调节的小技巧。比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肌肉放松等,都有助于我们缓解撤药反应引起的焦虑情绪。
5如果撤药反应实在难以忍受,或者严重影响了睡眠,也要及时找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