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刚
每年阴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对应到今年的阳历是10月25日,这是一个敬老爱老的节日—然而今年以来,一些与老年人看护相关的悲剧却深深刺痛人们的心……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看护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
而当老人患有精神疾病时,看护者压力更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我国老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2%,也就是说,中国老年人群中存在精神问题者超过3000万人!
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凡事都要人照顾,看护者照顾病人所致的身心疲惫,以及因精神病人病情波动与社区、邻居、警察产生的交涉,复杂的医患关系,社会的歧视等精神损耗,使看护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该群体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更不可小觑!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服侍病人过久,难免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再加上经济和家庭矛盾等因素,许多看护者就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由一开始的同情、怜悯渐渐变成了厌烦、怨恨,最后导致心理失衡!如果心理失衡继续发展,看护者很可能在病人某些过分的要求触动下,说出一些冲动的话,如果他们的精神压力超出了承受限度,很可能做出失控的举动!
因此,为了能使老人安享晚年,家庭和睦,我们不仅应关注老年精神疾病人群,更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看护者,尤其是患精神障碍老人的看护者。
理解的基础是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会促进看护者对老年人的理解,形成舒适的氛围,提高精神慰藉照料的水平。
绝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都缺乏安全感,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怀,特别希望别人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因此看护者尽量不要打断老年人的诉说过程,同时在老年人表述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回应,倾听过程中要保证充分的目光交流,用关怀和包容心来温暖他们。
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关心,这样既有利于看护者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为以后照料服务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善于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给病痛中的老人以温暖与希望,这是对病人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真诚的陪伴可以拉近老年人与看护者间的距离,尽量不要和老年人面对面坐,这样太正式,容易让气氛显得紧张,而且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在抬头或远距离的情况下跟看护者讲话,选择角度恰当、距离适中的沟通方式,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被平等地对待。
看护者在照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现出尊重,无论是称呼还是身体姿态,表现出来的信息都要让老年人觉得舒服。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风俗给予合适的称呼,如伯父、伯母、大爷、大伯等;我们可通过语言、眼神等情感的表达,显示出对老人充分的理解,鼓励其宣泄内心的痛苦,引导其多关注外在美好的事物,同时协助其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护者常被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各种精神、行为问题所困扰,突如其来的精神症状,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产生极大的压力与紧张感!
以下将简要介绍面对突发精神症状的应对技巧。
A幻觉妄想。老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如认为周围人害他、感觉不安全、听到可怕的声音、流露出害怕的情绪时,看护者应理解此时老年人的怀疑和责备是幻觉、妄想症状的表现形式,可给予安慰,令其安心,不要试图争辩!可转换话题回忆往日美好的经历,离开害怕的环境,到公园散心等。看护者还应评估其幻觉、妄想症状是否可能会引起冲动伤人的风险,及时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B烦躁不安。老年患者常出现坐立不安、烦躁发脾气等表现。首先要找出烦躁不安的原因,如是否是幻觉妄想所致,还是因为身体不适所致,或者是因为过度担心所致等。应尽可能避免老年患者饮用易兴奋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等。应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影响情绪。看护者与患者讲话应平静,采取让患者安心、避免出现烦躁情绪的方式,尽可能避免争执和训斥。
C冲动攻击。看护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应避免老人可以得到攻击他人的危险物品如菜刀、剪子等。要识别攻击行为的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例如有的患者不能分辨电视节目和现实的差别,看护者应避免给这类患者看暴力或其他会引起患者困惑的节目。不要与患者进行辩论,但不轻易迁就。看护者可鼓励其按可控制及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激动和愤怒,如允许自我发泄(例如来回踱步、谈话、哭泣等)。当你认为攻击风险很高时,应立即陪其至精神科就诊。
D自伤自杀。当老年人有悲观厌世的言语时,应特别警惕自杀的危险,麻痹大意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凡是老年人说想自杀时,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是自杀的信号和前奏,将其安排在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看护者应保持冷静,耐心倾听老人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让其相信能缓解面临的困境,认可其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试图说服老人改变自己的想法,当你认为他自杀的危险性很高时,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其至精神科接受评估和治疗。
看护者心理压力过大时,有何征兆?
首先看护者自己应该了解和能够识别压力过大时会有什么征兆。
如有以下8种情况时,建议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
1心身疲惫。个人诉说体力不支、疲惫不堪、精疲力竭,疲于完成各种日常照料。对所要求的照顾活动感到困难,如做饭、喂饭,清洁和整理房屋,帮助患者运动、治疗等。
2睡眠困难。经常入睡困难,躺在床上1~2小时都睡不着;或者半夜醒来,睡眠浅,多梦、恶梦、早醒等。
3社交退缩。不再做以前喜爱的活动如唱歌、下棋等,甚至也不再跟朋友、邻居来往,变得越来越孤僻寂寞。
4忽略其他的家人与生活。因照顾老年人而影响了其他重要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如配偶、家长、朋友、工作等。
5容易发火。长期照料出现情绪不稳,会对老人没有得到有效或彻底的治疗而烦躁,为自己和其他人感到莫名的愤怒。
6常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常常感觉身体不适如慢性背痛、头痛,担心身体患有某种疾病,反复去医院就诊,未能解决问题。
7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常常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与人沟通常走神,即使熟悉的工作做起来也感到吃力,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东西。
8闷闷不乐、焦虑担心。照料过程中遭遇一系列挫折,動摇自己的信心,并影响自己应付处理事情的能力,整日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中,或者陷入紧张担心,担心照料不周出现意外。
看护者如何调理好自己的心态?
我相信每位看护者都有自己面对压力的方式,具体方法及应对措施因人而异,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供看护者参考。
※ 接纳自己的情绪,
接受患病现实
保持积极心态,乐观面对,存有希望;排解不良情绪,觉察并接受自己的情绪,不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自我宽慰、安慰或激励,鼓励及肯定自我;接纳自己,理解、接纳自己时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如愤怒、失眠、沮丧等),对自己要求不要太苛刻,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个性,学会接受,并对自己说“我已经努力了,我是最好的”,活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
※ 适当休息,自我照料
脱离照料环境,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照料。看护者可安排每周休息一次或一个月外出休息两次,通过适当休息,使自己精神爽朗,情绪愉快。但是有的看护者外出期间,由于周围的环境突然改变了,反而更容易对自己照料的老人挂念不止。认真地照顾好自己,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享受生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内心愉悦感,减少自责,娱乐不可耻!适度的娱乐可以帮助看护者缓解情绪,帮助我们减轻恐慌和焦虑,如为自己做一顿美食,读一首诗,看一部好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取悦自己。
※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应该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园艺、登山等。长期坚持科学、合理、适量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做操、游泳等)可以改善情绪。
※ 参加社会活动
许多家里有精神疾患的家属不爱出门,久而久之,脱离社会。我们更不要封闭、隔离自己,要多出去活动,与周围环境保持接触,多与他人一起出去散步,与能和您分享快乐的人在一起。加入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照料之家,与其他有相同经历的看护者多交流,互相之间可以倾诉、支持,把垃圾情绪扔掉,为彼此提供相互的帮助和支撑。
※ 寻求专业帮助
正视自己的状态是否过激过度,如果出现自己不能控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一定要主动寻求相关人员进行疏导。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