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模式研究
——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0-10-21 06:28郑文晖
图书馆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图书馆

郑文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2015年,我国教育部将“空间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规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将“学习空间的建设及服务”作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学习空间的重构被高校图书馆广泛采纳并实践。笔者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建设和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并总结其特点和不足,旨在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学习空间服务提供参考。

1 调查样本及调查方法

本文以网络调查法为主,选取了112所“211”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浏览网站,获得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的基本情况;再结合文献调查法,总结梳理并归纳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的现状及特点。

2 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

据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等9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无法打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空间服务的相关介绍)等22所高校图书馆没有提及研修间或研讨间、座位预约等服务项目或相关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6所图书馆虽设有“空间预约”或“研修间预约”之类的栏目,但无法打开其页面,无从了解相关内容;其余75所高校图书馆均提供学习空间服务,这说明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开展学习空间服务的重要性,且正在或已经着手开展该项服务,但据我们电话或实地调研,发现目前空间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且宣传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空间的利用率。

2.1 学习空间的布局

据悉,多数高校图书馆通过改造旧馆或新建馆的基础上重新布局学习空间。旧馆改造的方式是通过将减少纸质馆藏而腾出的储存空间或利用图书馆的闲置空间设置为学习空间,通过开设具备不同功能的实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吸引用户走进图书馆;新建图书馆一般都规划有学习空间,根据读者的需求设立个人研修间或团体讨论间。

2.1.1 学习空间的分类

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不同的需求来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比如按照使用人数和规模分为个人研习间或研修间、多人研讨间或团体研讨间;按空间的功能可划分为适合学习研究的研读间、供小组学习讨论的研讨间、供师生学习及撰写论文的研修间、适合课题组或研究团队进行学术研究与研讨的专题研究室以及朗读亭、影音空间、体验空间、创客空间以及多媒体空间等。按服务对象可分供学生使用的自习空间;供教师、硕士或博士生撰写论文的研究室。(见表1,表中“频次”是指被调研图书馆提及该名称的次数。)

表1 学习空间的类型调查

经调研,目前高校图书馆设立的学习空间多数是以个人研习间与团体研讨间(或小组学习室)为主,有的高校图书馆对学习空间进行更加细化分类,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根据使用人数的不同分为3~4人以内的小研讨室、3~5人的中研讨室、6~10人的大研讨室以及6~12人的教师专用研讨室;有的高校图书馆根据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开设研讨室,比如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图书馆开设的“专题研究室”或“学习研讨空间”,暨南大学图书馆的“研修空间”,主要服务于课题组、研究型团队等组织的短期学术研究与研讨,服务对象为承担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工及其团队。

除了上述类型的学习空间外,有的高校图书馆还设置了其他类型学习空间,如天津大学图书馆设立录播室,以满足师生录课、录像的需要,设立通宵自习室与晨读室;为充分发挥空间资源和环境优势,为教师提供便捷服务,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教师备课室”,如苏州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教师研究室”租借服务;安徽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中的“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动漫设计、微信与App设计、体验3D打印、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加工以及电子设计、手工绘制等创客空间环境。

2.1.2 学习空间的设施配置

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为用户配置不同的软硬件设施,比如桌椅、沙发、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玻璃白板,电脑预装有SPSS、音频软件、办公软件等,有的图书馆还提供打印机、饮水机、空调等休闲设施,充分体现学习空间服务人性化的一面。(见表2所示,表中“频次”是指被调研图书馆提及的次数。)

表2 学习空间设施配置情况

经调研发现,多数图书馆都提供对研讨室或研修间设施的介绍,但部分图书馆只是简单提及该项服务项目,少数图书馆附有详细的内容介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对不同空间的设施配置分别做了介绍,研讨室配置桌椅、无线网络、白板以及投影仪等;试听室配有高清电视电脑一体机DVD播放机等。有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学习空间所配备的投影仪和白板等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1],而对办公设备的需求度反而很高。而我们的图书馆提供的设备功能不够实用,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利用该空间进行学习或研究的目的需求,这提示我们在对学习空间的设施进行配置之前,应该进行用户需求调查,这样才能使学习空间设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2 学习空间服务及管理模式

为了规范管理学习空间,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学习空间的使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了学习空间管理办法,二是引进了空间座位预约系统。

2.2.1 使用规则

高校图书馆对于学习空间管理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据调研,被调查的高校图书馆都对学习空间的使用制定了管理条例,内容涉及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房间使用人数以及注意事项等。学习空间的开放时间基本是与开馆时间一致,多数图书馆均表示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不开放,只有天津大学图书馆提供通宵自习室服务。24小时学习空间在国外高校图书馆较为常见,主要是满足读者夜间学习需求与学习习惯,同时会配备一些设备,比如打印机、复印机、电脑、自动售卖机等,甚至还提供安全护送服务,以保证夜间学习读者的安全[2]。

大学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基本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有些图书馆会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设立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比如复旦大学图书馆面向教师、研究生设立的“参考阅览室”;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研修间”的使用对象为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图书馆设立的“研修空间”,只提供给承担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员工个人及其科研团队使用。

2.2.2 预约政策

提前预约是确保学习空间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国内高校学生众多,而图书馆的座位配置比例不高,导致图书馆座位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出现因为占座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本着公平合理的使用原则,多数图书馆引进或自建空间预约系统或座位管理系统,并且制定了严格的使用规则,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座位使用进行科学化管理,以提高学习空间的利用率。

学习空间的预约方式主要有现场预约(提交申请表或在馆内的选座机上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登陆网站的预约系统)以及手机预约,一般都附有座位预约系统规则和使用流程,并对违规及处罚行为进行详细说明,从而保证有限的座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有的图书馆对研修间的预约使用条件较为苛刻,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多人间研习间”预约需填写申请表,并经所在学院相关领导或学校团委领导审批通过后,经图书馆管理员根据预约系统闲置时间来决定预约时间。

3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特点分析

3.1 空间服务日益得到大学图书馆重视

以往的图书馆服务以书籍的分布与收藏及图书的借还为主要内容,忽视了用户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需求,大多数学生反映,学习空间是吸引他们来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据调研,有81所高校图书馆(占调研图书馆总数的72.23%)在图书馆主页介绍包括研修间、自习室等自主学习空间服务内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开始意识到馆舍空间是图书馆最具价值的资源,开始以空间为中心重新布局图书馆,通过建立新的图书馆或改造旧馆的方式重新布局图书馆空间,改造原则是缩小了馆藏资源占据的物理空间,尽可能扩大可供用户使用的学习空间。

空间的布局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或空间的功能来划分不同的学习空间,按用户需求分为个人研修间、团体研讨间、朗读间等;按空间的功能分为研究空间、创客空间、多媒体空间等。学习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体现了空间服务逐渐得到大学图书馆的重视。空间逐渐成为大学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资源之一,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图书馆功能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

3.2 学习空间管理趋规范化、人性化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仅有20~30所高校图书馆生均面积和座位比例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因此,学习空间资源和阅览座位紧缺,直接导致图书馆一座难求和占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图书馆针对占座现象引进了学习空间座位管理系统,对座位进行预约之后才能使用,对学习空间实施科学管理,并制定使用规则,有效地解决读者“占座”现象,使座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同时对用户使用学习空间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学习空间的管理更趋规范化和人性化;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立安静自习区或研讨区,单人研修间或多人研讨间等行为均体现其人性化的一面。

3.3 学习空间类型单一化,空间配置设施简单

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类型的调查发现,研修间、研讨间、研究间或小组学习室等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标配,设立创新(创客)空间、教师备课室、多功能体验区、试听室、朗读亭、教师与博士论文撰写区等空间的图书馆不多。这说明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类型设计的雷同与单一化,图书馆在开展空间服务存在跟风现象,没有根据各馆用户的特点来设计学习空间;学习空间配置的设施也是基本相同,配置的设施主要为桌椅、电脑、无线网络、触摸式展示屏、投影仪、玻璃白板等,学习空间设施简陋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3.4 学习空间学习支持服务功能有待改进

传统的学习空间只是满足用户安静学习的需求,类似于“自习室”,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开始构建融合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或学习共享空间,致力于促进协作式学习,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学术研究工作。然而据调研,在高校图书馆已建成的学习空间,大多被当作自习室来使用,开展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高校较少,且提供的仍然是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重视为用户提供大而全的功能空间,而忽视对学生用户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空间没有体现其协同和交互式学习理念。

4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的建议

4.1 根据用户需求合理规划学习空间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空间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出现赶潮流的思想,没有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就急于开展“研修间”“创新空间”等空间服务,同时因为对这一服务项目仍处于尝试探讨阶段,没有可供参考的数据来支持开设研修间或研讨间的数量和面积大小,图书馆开设研修间的数量相差悬殊,少的几间,多则几十间,各馆基本是根据本馆可供利用的馆舍面积大小来决定开设多少间研讨间,导致了图书馆出现研修间或研讨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而不得不重新规划研修间或研讨间的数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图书馆在规划设立研修间或研讨间之前,进行用户需求调查,然后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来规划学习空间的布局、类型、数量、面积以及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吸引用户来图书馆并利用其空间,是衡量图书馆空间改造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图书馆建立学习空间的目的是有效地支持读者的学习研究活动,因此明确教师及学生用户的学习习惯及需求变化,并以此作为指导标准,来规划设计学习空间,以达到支持与辅助用户的学习研究过程,从而使学习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用户的需求”应该作为图书馆制定空间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习空间的设立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图书馆的优势和本校用户的需求特点来确立学习空间的数量和类型,在制定学习空间服务发展规划时,要将空间的功能、空间设施、空间类型、服务内容、经费预算及人员发展等因素包括在规划中[3],根据本馆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在建设学习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并完善规划。

4.2 提供先进技术设备与资源,强化其空间功能

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是反映学习空间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一个空间,其功能是使学生能够丰富学习经验,能激发更多充满协作、创造力和创新的学习任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学习空间资源时也应考虑他们对空间设施、设备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编辑软件、硬件,以支持读者用户进行多媒体制作的实践;配置预装有化学公式或数学公式等应用工具软件,以满足用户对电脑软、硬件的特殊要求;配有投影仪、白板、网络接口等设施,供用户研究讨论;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以满足用户自己动手组装配件的需求。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朝着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方向发展[4]。

学习空间应兼具学习、研究、文化以及创新等特性。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设立阅读推广空间,开展有内涵深度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设立的“闻学堂”是这方面的典范,“闻学堂”是由图书馆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共建,集传统文化文献借阅、展示、研讨功能于一体的空间,“闻学堂”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展览,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举办国学研讨讲座沙龙等形式,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图书馆内搭建创新的文化教育平台[5]。

4.3 加强学习空间的学习支持服务

国外有的高校图书馆将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学习支持服务纳入战略规划中[6],相比之下,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意识不够。大学图书馆应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构建一个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且提供丰富学习研究资料及设施的学习空间[7]。学习共享空间旨在为用户提供支持学习的空间、技术和服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应包含资源利用、学科学习辅导、IT指导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即为用户提供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帮助解决学生用户在学科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学习方法建议;对用户在使用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以及系统问题方面等进行指导,从而为学生用户创建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的氛围,为他们进行学术交流提供理想场所。

4.4 重视对学习空间服务的效用评估

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调研包括建设前的需求调查以及使用后的用户满意度调查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是为了使学习空间的建设能更好地贴合用户需求,后者主要是对学习空间服务的效用进行评估。对图书馆学习空间评估的目的在于系统、全面地了解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效能以及用户对空间服务的需求[8],即现有的学习空间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及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发展与改造的方向等,都需要通过对学习空间的评估来提供决策基础。

对学习空间服务的效用评估体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绩效评估法,即对学习空间服务的质量、效果以及所开展的服务所需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估;第二种是成效评估法,即通过分析读者使用学习空间后其行为、态度、技能、知识等所发生的改变,来评估学习空间服务成效[9]。

图书馆对学习空间服务的评估工作须常态化,应列入图书馆工作规划中,重视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跟踪,并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评估——改进——再评估”的过程,从而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学习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图书馆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