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高萍丁秀娟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上海 201699;2.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海 201699;3.上海商学院 上海 200235)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促进健身休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休闲体育因休闲的理念而联系起来。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给休闲农业和休闲体育的结合发展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其主要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决策部署,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纲要》列出了许多具体的战略任务,其中就有“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为休闲农业和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为了顺应市场与国家发展的需求,许多农业院校纷纷开设休闲农业专业,以期培养休闲农业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向纵深发展。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我国休闲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21世纪初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主要有农家乐、采摘垂钓园区、休闲度假农庄、农业产业园区、市民假日农园、国家农业公园等类型。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据农业部2018年统计,全国农家乐有150万家,规模园区多达35万家,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6200亿,带动2800万农民就业,且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人们对休闲农业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吃住方面的需求,而是朝休闲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等方向发展。据统计,上海规模农业园区超过50家,在这50多家农业园区内,均有开展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可见,休闲体育项目融入休闲农业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我们走访和调查了上海50家农业园区,对园区内的休闲活动开展情况、业主对休闲活动认知情况、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以及游客的消费期许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采摘”是休闲农业中最早开展休闲活动形式之一,目前,仍然很受游客欢迎。垂钓也是传统的休闲活动内容,但受场地影响大,不具有普遍性。拓展活动和篝火晚会的兴起,源于团建培训,是团建培训借助农业园区内的条件开展的活动,它们相互促进了彼此的发展。田园徒步、定向越野、骑行则是近些年来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放松、身心健康的产物。农村中的传统体育项目满足了人们探索农村传统文化、愉悦身心的需求。其它休闲活动项目还有“摸鱼、捉虾”、“真人 CS大战”、早起的“运动养生术”、晚上促进睡眠的“睡前瑜伽”等等。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农业园区内的休闲活动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园区内休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者均是有体育背景的外来人员,因此园区业主对这些外来人员的管理与约束力较低。这些外来休闲活动组织者可以组织与策划精彩的休闲活动,但对农业知识和农庄服务等情况不甚了解,他们的收入反而比园区内普通员工高很多。据了解,休闲活动的组织者,主教一天的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助教的收入每天约为800元左右。园区普通员工的月收入仅为4000元左右,如果他们也具备一定的休闲活动组织与开展技巧,可以预见,他们的收入可能会有大幅度提升。
通过调查,80%的农业园区业主对在自己园区中开展的休闲活动感到“满意”,16%的园区业主感到“一般”,只有 4%的业主感到“不满意”。可以看出,园区业主对目前休闲活动的开展满意度较高。休闲活动项目的开展给游客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感,为园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园区带来了更多游客。同时,休闲活动的开展,拉长了游客的消费时长,为园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绝大多数园区业主非常希望能开发出更多的休闲活动项目,发掘更多的休闲活动价值,以便为园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农业园区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只有20.4%的从业者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些“高学历”从业者所学的专业主要是休闲农业和旅游管理,他们目前都不具备组织开展休闲活动的能力。但是,这些从业者都有大学教育背景,拥有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体育学习经历,如果当初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够接受一定的休闲体育技能培训,加上自身的努力,组织和开展某些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就会成为可能,这既方便了农业园区内休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提升。
为了了解游客在农业园区内期望得到什么样的消费体验,我们对270名游客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农业园区游客的消费期许统计表(N=270)
由表2可以看出,“一流的酒店服务”和“品尝特色农家菜”仍是游客对农业园区的首要要求,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与“休闲活动”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人们的消费在升级。
为培养现代农业服务型人才,我校自2012年起开设了观光农业专业,后因相关行业向纵深发展,观光农业于2016年更名为休闲农业,期间专业课程设置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目前主要有《休闲农业服务》、《休闲农业管理》、《休闲农业营销》等10门专业技能课程以及18门专业拓展课程,为上海及周边省市现代化农业园区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广受业界好评。近年来,随着游客对现代农业园区开展活动要求的不断提升,园区中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由于学科跨度大,我校休闲农业专业没有及时跟进。在学校“基专服务”、“基专一体”的办学指导思想下,休闲农业专业与基础专业主动对接,共同研讨,以期弥补上这块短板。
目前,我校有9名专职体育教师,若干名兼职和外聘体育教师,这是一支善于学习、肯于钻研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全体体育教师积极进取,先后开设了舞龙、定向越野、旱冰球、拓展等多门涉农休闲体育课程,受到学生积极的评价。相信再通过一定的培训与自学,教师们可以开出更加专业的涉农休闲体育课程。
为了使休闲体育项目能更好地融入休闲农业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我校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我校休闲农业专业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各年级分别60名)就休闲体育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对我校180名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就“增设休闲体育课程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休闲农业学生对增设休闲体育课程的意愿统计图(N=180)
由图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180名学生,总体支持开设休闲体育课程的学生比例超过40%,不支持开设休闲体育课程的学生比例不足20%,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增设休闲体育课程的意愿逐渐增加。三个年级对增设休闲体育课程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比例变化不大,这可能跟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有关,需要我们进行积极引导。“不愿意”增设休闲体育课程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学生的见闻和阅历有关,也与就业抱负相关。
为了掌握我校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对农业园区内开展的休闲体育活动的了解情况,我们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统计情况见图2。
图2 休闲农业学生对农业园区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了解情况统计图(N=180)
由图2可知,一年级学生“不知道”农业园区有休闲体育活动的比例非常高,占53%,“知道一点”的学生比例也较高,占30%。二、三年级学生对农业园区中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增多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致。
图3 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学习休闲体育技能必要性统计图(N=180)
为了了解我校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对学习休闲体育技能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统计情况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休闲体育技能的比例较低,仅占25%,二年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休闲体育技能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占53%,三年级认为“有必要”学习休闲体育技能的学生比例非常高,占75%,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阅历的增多,学生对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有迫切需求。
图4 掌握休闲体育技能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统计图(N=180)
从图4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掌握休闲体育技能对其职业发展有帮助”的认可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实习的见识更加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为休闲体育提供更好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资源,拓宽了休闲体育的活动种类;休闲体育在休闲农业中的广泛开展,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内涵,增加了游客更多更深的体验感,助力休闲农业快速、深入地发展。两者的发展目的都是开发休闲经济的内在价值,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住农家店、吃农家饭、看农家院”这一低端的农家乐模式,而是要求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一些休闲体育项目结合农业园区的文化与自然条件,能进一步促进游客的体验感和愉悦感,释放从城市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缓解疲惫的情绪,放松紧绷的神经。每项深度体验活动的获取,无不包含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及安全防护等技巧,这些都属于休闲体育的范畴。从而也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一些休闲体育知识与技能。
绝大多数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习休闲体育技能具有必要性,并认为休闲体育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助其职业发展,因此他们希望能增设休闲体育课程。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加,阅历的提升,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实现行业高速融合发展,实现休闲农业学子的高水平就业,增设休闲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休闲农业专业的必然选择。
很多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与可迁移性。体育教师在自身专业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胜任更多的体育课程教学。而一般农林院校体育师资众多,如加以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则为开发出更多涉农休闲体育课程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