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飞季成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 北京 100084;2.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培训学院 北京 100084)
1922年,国际奥委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与举办冬奥会的反对者据理力争,在巧妙地避过“冬奥会”的字眼之后,“1924年国际冬季体育运动周”终于在法国夏蒙尼小镇落地而生。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这届比赛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大战、金融危机、文化冲突接连发生,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活动与组织都成了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而被人们遗忘,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今天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冬奥会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和超越人类极限的竞技成绩,更多的是让我们即使在极寒极冷的条件下也能陶醉于大自然,充分享受户外运动的体育魅力;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将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凝聚在一起的体育力量。而正是这些超越竞技体育之外的人文价值,使其在21世纪的今天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我们不禁问道:冬季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在这个飞速变化着的时代,其内涵又是否遭遇到了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作为以应对这些挑战?
基于这些问题,既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孙葆丽(2005)认为,人文价值是“某些事物或活动在人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养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具体到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孙朝阳(2003)认为具体表现在奥林匹克激励着人类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引导了人类公平竞争的社会机制、倡导了人类全面和谐的生活理念。李箐(2015)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追求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促使人的自我提高、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4个方面。还有学者放眼未来,提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价值的未来发展趋势,王伊默(2018)认为在未来奥林匹克将与教育充分结合,实现人文价值和商业化协调发展,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融合发展。但是,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在平昌冬奥会的视角下,奥林匹克的价值受到了外交关系、短道速滑的争议判罚和和俄罗斯兴奋剂风波的冲击(陈晓桐,2018)。出现了运动员主体地位缺失、不公平竞争、兴奋剂泛滥等现象,应该通过加强对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宣传,建立合理的科学技术评估体系、变革竞赛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化解问题(甄嫒圆,2016)。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分析,作者认为,以往文献中关于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的研究较多,且分析较为全面详细,但具体到冬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文献少之又少。
基于此,本文从冬季奥林匹克超越身心极限、突破地域限制和跨越国度界限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冬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体现,之后分析现阶段冬季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所遭遇到的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旨在梳理其核心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再分析,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区别于夏奥会,无论是冰上项目还是雪上项目,冬奥会都是在十分寒冷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对于部分雪上项目,运动员们还会遭遇室外大风和突如其来的降雪等考验。
正是因为运动员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比赛必须克服多重困难,使得冰雪文化呈现出一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超越极限的精神品质。作为冬季运动中四年一次的最大盛会,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次次地超越极限,一次次地刷新记录。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拥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负荷,还要求其拥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应对在训练和比赛时需要承受的巨大身心挑战。同时,这种超越极限的精神不仅局限于赛场上,也可以通过运动员的展现传递给观赛者,使观赛者受到激励、鼓舞与感动,或是身体力行投身于冬季项目运动中,或是把这份力量带入生活与工作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以此实现冬季奥林匹克对运动员和观赛者的双重影响。
冬季运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参赛国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对于生活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人来说,冬季文化不是其主流文化,冬奥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极度边缘的地位。平昌冬奥会上,厄瓜多尔、厄立特里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新加坡这五个热带国家首次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详见表1)。
表1 平昌冬奥会上首次参赛的热带国家参赛情况一览表
热带运动员参加冬奥会并非易事,由于国内缺少适宜的自然条件、成熟的训练团队和必要的基础设施,运动员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海外训练,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训练费用。即使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奥运会的赛场上,热带国家所取得的最终结果也不如冰雪大国那么耀眼。冬奥会的独特魅力支撑着热带运动员的冰雪梦,他们参加冬奥会是源自对体育和冰雪的热爱,体现了排除万难,参加冬奥的决心与毅力。反之,他们的加入,也有利于扩大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传播冬奥文化,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促使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投身冰雪运动中去。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的“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古代奥运会有“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协定,因为奥运会象征着一次和平与友谊的盛会,所以要求奥运会期间必须停止战争。延续至今,现代奥运会发展为实践和平理念的舞台,鼓励不同国家、民族、种族之间在体育竞技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抗,减轻对立,降低潜在的敌意和爆发冲突的可能性。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协议“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设一个更和平、更美好的世界”(Building a peaceful and better world through sport and the Olympic ideal),希望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期间及以后,把体育作为促进地区和平、对话与和解的工具。正如朝韩两国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手持“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并组建朝韩女子冰球联队参赛,通过冬奥会的交流,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利于两国之间改变固有印象,推进化敌为友的实现。
从历史的观点上看,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发展至今,冬季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渐趋成熟。然而在此过程中,人文价值的内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机与挑战。特别是现阶段商业化、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作为各国综合实力比拼的赛场,呈现出日趋复杂的态势。与此同时,冬季奥林匹克正遭遇着日趋严重的商业化、政治干涉和兴奋剂使用等问题。
冬奥会举办之初,追求利益并不是很多国家承办冬奥会的初衷。他们或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或是有基数庞大的冰雪爱好者,或是为了展示“冰雪强国”、“超级大国”的实力和国家形象。从1984年洛杉矶夏奥会开始,商业奇才尤伯罗斯以特殊的经营形式扭转了奥运会之前始终亏损的局面,给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和各个申办国家带来了生机。这种商业模式很快波及到冬奥会中,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举办冬奥会经济效益颇丰。冬奥会的商业化开发有利于激发主办国的办赛热情,促进主办国经济发展,符合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推动冬奥会的未来发展。但是,如果冬奥会商业化问题逐渐严重,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特许经营商品泛滥、高额收取服务费用、商业化运作无孔不入冬奥会被利益“绑架”,人文价值遭到忽视,甚至出现消极腐败不择手段的行为,如,盐湖城在申办2002年冬奥会城市举办权时爆出的盐湖城奥申委贿赂国际奥委会官员的丑闻,就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作出的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同样阻碍了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发展进程。
冬奥会的举办需要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和众多的物质资源,从冬奥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历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正如奥运史专家哥特曼教授曾说:“无论如何,政治这一术语在其广泛的意义上一直是奥林匹克的一部分。”但如果政治干预超过了限制,则对奥林匹克有制约和破坏的作用。在奥运会举办之初顾拜旦希望奥运会能够排除国际政治力量斗争的干扰,试图使奥林匹克运动独立于政治之外,但事实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进程背后的各种力量博弈从未停止过。如1936年在德国加尔米施举办的第四届冬奥会,希特勒把奥运会变成了宣扬纳粹的场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届冬奥会宣布取消;因为抗议国际奥委会允许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冰球运动员参赛,加拿大冰球队放弃了参加1972年在日本札幌举办的冬奥会。奥林匹克无法摆脱来自国家的政治干预,而其政治功能又被政治家们所利用,从而违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并影响了冬奥会的正常运转。
每届冬奥会都力争成为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举世瞩目的荣誉总是能够迫使运动员铤而走险服用兴奋剂。现阶段,随着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对兴奋剂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药检水平不断提高,反兴奋剂的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的人们仍在不断提高反检测的水平,开发更加隐蔽的药物来躲避兴奋剂检查,反兴奋剂斗争任重而道远。国际奥委会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开始在奥运会中实施兴奋剂检测至今,兴奋剂阳性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盐湖城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均发生10例兴奋剂阳性事件,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之首。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罗斯代表团因兴奋剂问题被大规模禁赛给各国运动员敲响了警钟,再加上超过3100例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创历届冬奥之最,所以在本届冬奥会上共发生3例兴奋剂事件,数量有所回落。(详见图1)
图1 历届冬奥会兴奋剂阳性数量变化趋势
运动员在功利化的利益驱使下使用兴奋剂,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更是违背了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有悖于奥林匹克所应该展现的人类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和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自信。践踏了人的尊严,玷污了人性之美。所以兴奋剂问题至关重要,全球性的反兴奋剂斗争也是维护奥林匹克尊严和内涵的重要环节。
冬奥会在发展进程中的商业化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的,冬奥会的持续性发展也依赖于适当的商业化经营,但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过度的商业化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冬奥会的人文价值与商业化矛盾不断凸显,改革迫在眉睫。201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改革的大幕由此拉开。
从本次议程改革的方向和聚焦来看,冬奥会应该采用多种运营方式,着力降低筹备和举办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举办比赛,同时利用好奥运遗产,把冬奥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教育的融合,以冬奥会为载体宣传举办国的历史文化和冬季奥林匹克的人文底蕴。规范举办国行为,加强对委员们的道德约束,防止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产生的消极腐败行为。以降低举办国申办运行成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正确处理商业化与人文价值的关系,在坚守奥林匹克内涵的前提下推动冬季奥林匹克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正如古代奥运会“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协定一样,奥运会本身是纯粹的,是追求和平摒弃战争的舞台而不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第二战场。现代奥运会应该聚焦本源,利用奥运会加强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互信,化解矛盾与分歧。冬奥会在朝韩关系改善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朝鲜战争停战之后,半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长期处于对立隔绝的冷战状态。2006年都灵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首次在冬奥会上手持“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2018年,面对日益紧张的半岛局势,两国政府达成一致,在平昌冬奥会上共同入场并组建朝韩联合女子冰球队,通过共同参加冬奥会,释放和平信号,这是朝韩运动员首次在奥运赛事中组建联队,虽然最终成绩乏善可陈,但这支承载着和平向往的队伍仍旧意义非凡。也正是在冬奥会期间,半岛局势迅速升温,在闭幕式当天朝鲜还表达了愿意与美国对话的消息。一味地追求政治斗争并不可取,利用奥运会的平台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才是未来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图2 历届冬奥会兴奋剂检查概况
兴奋剂问题事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认定和自身的声誉,但仍有人愿意为此铤而走险。对此,应该从运动员本身的内在教育和相关技术官员的外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运动员来说,运动队应该组织专门的有关兴奋剂知识的普及,通过长期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让运动员了解兴奋剂对身体的危害和服用兴奋剂入刑的严重后果。同时提高运动员的道德修养,让运动员主动用体育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从内心认识到服用兴奋剂的错误性;另一方面,提高反兴奋剂水平。如果运动员无法自我约束,就需要外力对运动员进行监督。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以来,兴奋剂检测总数和抽检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兴奋剂检测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实施了超过3100例运动员兴奋剂检测,药检次数居历届冬奥会之首。(详见图2)。
科研人员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反兴奋剂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兴奋剂检测的准确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和规范全球统一的兴奋剂检测标准,实现兴奋剂检测技术共建共享。兴奋剂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运动员本人、国家、组织、机构共同努力,营造干净的赛场环境。
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它将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相结合,积极贡献于和平与更加美好的世界。从1924年第一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至今,冬季奥林匹克的意义早已超越一次冬季体育领域的盛典,其背后的挑战自身潜能、追求身心全面发展、追求社会和谐安定和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等意义才是保持冬奥会多年以来历久弥新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看到,日趋严重的商业化、政治干涉和兴奋剂等问题也成为冬季奥林匹克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危机。所以,展望未来,冬奥会应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积极变革不符合奥林匹克内涵的因素,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回归古代奥林匹克的本源,同时运动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应内外联动,共同维护比赛的公平正义,共同打造一场纯洁干净的冬奥会。如今,冬季奥林匹克已经进入北京时间,北京申办冬奥会时“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是对《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最好诠释,也是实践冬季奥林匹克改革的最好时机,相信2022年北京将会为世界呈现一场竞技体育与人文精神相互交织的无与伦比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