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式访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意识与参与度的影响*

2020-10-21 13:57马丽虹王润清王依倩杜滨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治疗师参与度动机

董 戌,马丽虹,崔 滢,王润清,王依倩,杜滨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均呈增高的趋势,脑卒中已成为目前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1]。虽然脑卒中诊疗进一步规范,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是有一部分患者仍会遗留一些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明显的困扰。当前有关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患病早期,其脑部受损部位还有微弱的神经冲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加强脑部的侧支循环,能够刺激病灶周围的脑组织产生代偿与重组,促进神经的再生,促使患者的偏瘫肢体重新获得意识支配,促使正常行为模式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2,3]。

许多脑卒中患者虽然知道康复知识但无法坚持改变,患者的康复意愿与参与度差,导致康复治疗效果不佳。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了解相关康复知识,激发患者的康复意愿,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才能更好地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促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动机式访谈法是由Miller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是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和解决内心矛盾来强化内在动机,引发行为改变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法[4]。其目的是通过发挥患者的自我能动性促使患者做出行为改变[5]。笔者采用动机式访谈的方法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意识与康复参与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6]:(1)脑出血或脑梗死后生命体征平稳且发病1个月内者,并通过CT及MRI确诊;(2)年龄25~75岁;(3)患者无意识障碍,无中、重度认知障碍;(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1)严重性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3)患有恶性肿瘤者;(4)不配合治疗过程者;(5)严重心理疾病者;(6)脑部器质性病变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宣教,试验组在康复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动机式访谈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宣教,康复宣教的内容包括脑卒中基本知识、生活方式指导、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良肢位摆放、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等,并对患者的锻炼方式给予指导。15~20 min/次,2次/周,持续4周。

1.2.2试验组 试验组在康复宣教的基础上运用动机式访谈法。入院后对患者实施“一对一”访谈干预。首次访谈前向患者自我介绍,表明进行动机性访谈的目的。治疗师在访谈时运用开放性提问技巧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患病经历、治疗经历、患者的主观感受,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建立良好的沟通。在访谈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尊重患者,认真聆听;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确认患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共情;避免与患者发生争辩;让患者参与、决定每次访谈内容与干预措施。治疗期间访谈按照5个环节执行:(1)建立互信关系。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聆听,适时给予肯定与回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2)明确目标。与患者探讨目前出现的问题,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参与性差的负面影响,引导患者思考并与其共同制定干预方案。(3)激发动机。通过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看到自己的优势,激发患者内心的康复动机,树立信心,诱导患者做出行为改变。(4)执行计划。引导患者按照干预方案进行康复训练与自我行为的调整。(5)反思。引导患者每周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与治疗师共同探讨、解决。15~20 min/次,2次/周,持续4周。

1.3 效果评定采用患者康复问卷(PRQ)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意识,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评估患者对康复过程的认识,第二部分(4~7)评估患者康复独立意愿。问卷采用李克特6点评分法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康复意识越强[8]。采用匹兹堡康复参与量表(PRPS)评估患者参与度[9,10]。量表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1~6分,从1分(无)到6分(出色),总分≥4分为高水平的参与,<4分为低水平的参与。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意识比较两组治疗前P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参与度比较两组治疗前PR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PRQ比较(±s)

表1两组治疗前后PRQ比较(±s)

?

表2两组治疗前后PRPS比较(±s)

表2两组治疗前后PRPS比较(±s)

?

3 讨论

3.1 康复意识与参与度的重要性康复意识是患者对康复过程与个人独立意愿的认识,决定了患者对康复的接受度与认同感,良好的康复意识可以促使患者全身心地投入康复治疗中,对康复结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参与是作业治疗的核心,也是作业治疗的独特贡献。参与给患者提供了体验不同生活情景的机会,促进了患者的内在适应性,提升了患者在生活情景中的能力与技巧。在促进参与的过程中治疗师充当的角色都是引导作用,引导个案参与当前的作业活动,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维持与保持自我[11]。良好的康复意识与高水平的参与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患者的技能,预测患者的康复结局。

3.2 动机式访谈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意识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PRQ评分、PRPS评分较低,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PRQ评分、PR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的PRQ评分较低,与患者被动接受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指导,主观缺乏对康复知识学习及个人缺少独立意愿的内在动力有关,导致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重视度不够。而试验组在常规的康复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动机式访谈干预,其PRQ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过动机式访谈后患者的康复意识增强,这可能与患者在接受访谈后全面了解康复过程的相关知识,逐渐接受了患病的事实,激起了患者实现自我独立的强烈愿望有关。动机式访谈法广泛应用于患者矛盾行为的改变与健康行为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想法,采用一系列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建立正确的认知,唤起患者改变行为的意愿[12]。

3.3 动机式访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参与度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康复参与度总体较低,并且已证实低参与度可以预测较差的功能结果;患者的康复参与度与康复结局呈正相关,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重要因子。说明试验组患者的参与度高于对照组,动机式访谈可提高患者的参与度。患者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可能为:患者与治疗师之间没有建立较好的互信;患者与治疗师之间沟通不够,患者对治疗过程缺少全面的了解;患者内在期望与外在行为的矛盾现状。而动机式访谈法可以促使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使治疗师的角色突破以往的限制,医患之间是合作者、伙伴的关系,以患者为中心,引导患者正视内心期望与外在行为的矛盾,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

由于该研究干预时间较短,未能进一步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意识与参与度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治疗师参与度动机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