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荣
(中共乐山市市中区委员会,四川 乐山 614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对上承担着夯实执政根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大任务,对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祥和、生活幸福美好的殷切期盼。乐山市市中区兼具中心城区、城乡交错带和乡村等地域特征,辖域内治理单元包含城镇、农村、景区、城市新区等类型,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探索乐山市市中区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斗堡垒。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逐步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形成共识、团结力量、高效发展的难度增加,增强基层党组织把握方向、协调行动、凝聚合力的能力,成为了必然选择。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味着多种发展诉求,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重要性愈发凸显,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期望和要求逐年提高。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坚持将党的“五大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核心内容,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新构建“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邻里党支部—院落(楼宇)党小组”一贯到底的五级党组织治理体系,将党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力逐年增强,为党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线指挥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乐山市市中区行政区划范围包含苏稽新区和大佛景区,存在多头管理、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发展制约。乐山市从优化县域治理模式着手,明确苏稽新区党委和大佛景区党工委主要领导由市中区党委主要领导担任,凝聚“三区”党组织力量,持续加强市中区委对辖域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快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推动“三区”形成“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干到底的良好干事创业局面,有力促进各项中心工作高效运转。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体现了我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乐山市市中区基层治理涉及的主体种类繁多、诉求复杂,需要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主体中保持先进性,合法合规引导社会自治力量参与科学治理。以村级建制调整为契机,推进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市中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2.3%,实现党的领导和群众自治在基层有机融合。在中心城区试点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议事协调机制,以党的支委会审议作为小区重大事务审议的前置程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参与自治格局。以社区为单位,引导驻区部门组建区域化党建治理联盟,编制公共服务项目、区域资源共享、驻区单位需求“三张清单”,实现区域化资源共享。
县(区)是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县域治理能力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乐山市市中区作为乐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乐山确保中央和省政令畅通的基本盘,是乐山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彰显城市精神面貌的标杆,落实决策部署、激发经济活力、提振城市形象成为推进县域治理的重要目标。
项目从引进到落地,涉及到资金、土地、人力等多种要素,期间还可能产生矛盾纠纷、安全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从近三年数据来看,乐山市市中区承担省、市重大项目占比位居全市前三,由此产生的征地拆迁、旧城改造、房地产等领域矛盾纠纷频发,亟需针对性地提升治理能力。为保障省、市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乐山市市中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党员示范引领、亲情工作法、“三官一律”下基层等工作模式,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高效完成原605 厂和上中顺特色街区“钉子户”拆迁等工作,打通城市发展“堵点”,确保大佛景区“景点变景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发展思路,有助于通过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围绕乐山“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和建设“一城两新区”、打造“一总部三基地”的战略部署,乐山市市中区统筹协调乐山大佛景区、乐山市苏稽新区及乐山高新区产城发展规划,构建协同高效、紧密配套的发展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依托乐山大佛“双遗产”IP 影响力,结合苏稽新区文旅新城发展定位,着力培育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文旅产业业态。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3 条农旅产业环线,沿线布局5 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实现产业、景点相互串联,推动路产融合、全域旅游,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乐山市委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乐山市市中区作为主战场,亟需在城市治理体系、治理方式上谋求转变,推动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提档升级,全面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环境。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加快补齐交通、排污、智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双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绿秀嘉州”等环境提升工作,实现“人人是环境、处处是风景”目标。完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深化城市管理、文旅执法等体制改革,加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诚信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勇当全省区域中心城市“排头兵”。
保障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区县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主阵地。乐山市市中区作为市域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呈现碎片化、矛盾化、风险化特点,健全体系、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依法治理是维护公平正义、激发基层活力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有利于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立足社会治理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构建了以法治为统领,自治、德治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依法治理体系。突出法治保障,健全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人大依法监督、政协依法参政、两院公正司法、群众民主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法制化管理。延伸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建设新市民法治学校、法治小区等法治阵地,加强法律人才引进和培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突出自治基础,引导680 个老旧小区建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鼓励居民参与小区、楼院事务管理,保障群众决策权、参与权、实施权、监督权。突出德治教化,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卫生小区”“文明楼院”等评比活动,不断凝聚民心民意,培育文明风尚。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乐山市市中区构建“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行业(专业)+品牌调解”的立体调解组织网络,形成党委领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调解委员会(调解室)361 个,创建乐山首个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选派律师参与诉前调解试点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有效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大影响,及时洞察、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乐山市市中区人口密度大、重点项目多、改革任务重,不同来源、不同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交织叠加。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围绕金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涉稳事件。整合组织、公安、司法等服务功能,构建“58 个大社区+681 个小网格”的城市基层治理框架,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程度,助力重大风险防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2020 年春节期间乐山市市中区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市中区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服务队,将所有网格员全部纳入社区、居民小区防控队伍开展“敲门行动”,全覆盖摸排中心城区41 万余户、常住人口近100 万人,彻底阻断唯一确诊患者二次传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乐山市市中区作为全市民生供给主体功能区,区域壁垒桎梏、城乡两极分化、服务方法落后制约了现代化进程,科学配置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随着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原有行政区划管理面临诸多新矛盾,逐步束缚地区发展,需要突破区划壁垒、重塑地理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乐山市市中区原有乡镇、村社人口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突出,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原有25 个乡镇调整为12 个、7 个街道调整为5 个、196 个建制村调整为165 个,适度扩大建制村规模,实现布局由“量多面散”向“优化集中”转变。优化道路、饮水、网络等基础设施配置,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有效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为长远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乡资源分配进一步失衡,两级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推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迫切需求。乐山市市中区立足完善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由“城市聚集”向“镇村延伸”转变。顺应城市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育幼、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减小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划转相关职能近100项,整合优化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归并相近职能设立综合性办事机构,全方位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传统工作方式无法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高效服务期盼,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探索新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乐山市市中区在实践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承担的政务服务事项可移动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便民服务建设,打造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司法、民政、社保、就业等服务延伸到小区,全面推动民生事务下沉、基层力量整合、治理主体优化。在中心城区试点建设“心连心”邻里中心,逐步形成邻里站、邻里市场、邻里院子、邻里家的城市“同心圆”,构建“群众一句话诉求、社区5 分钟响应、问题1 小时办结”的“5 分钟服务圈”,切实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