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与对策建议

2020-10-21 04:40姚迈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姚迈新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70)

各级各地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党校系统现有3000 多所党校,教职工队伍人数达到11 万人以上。其中,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关系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行专题研究。

一、党校培训目标的特点分析

(一)党性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大德”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一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党性是最大的德;另一方面,党校在履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任务时,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向党中央看齐。进入21 世纪的第三个10 年,全球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风险社会的来临给执政者带来新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在复杂形势与多元社会交错中保持坚定的党性,始终坚持把党的奋斗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党的价值理念当成自己信奉的价值理念、把党的宗旨视为自己工作为人的宗旨,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不断努力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承担着为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在培训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党校要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培训教育的全过程。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级党校要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法治思维教育等,尤其要在涉及党性教育的教学分量、方式方法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二)能力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标配”

2018 年,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从专业能力与工作素质这个维度来看,党员领导干部要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养和提升执政能力,不但要通过终身学习让其明白“书本上的道理”,还要帮助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其成为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政治能力过硬、知识体系完备、执政能力高强”的复合型干部。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开拓,切实提高政治领导、改革创新、依法执政、驾驭风险的本领,这也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可以说,能力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标配”。因此,党校要根据世情党情市情民情的变化,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短板”,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包括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行精准化和差异化培训,让“滴灌式”教学发挥“补短板”的作用,这也对党校的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优良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硬核”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飘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领头雁”,其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党风、政风和民风。优良的作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风优良的党员领导干部产生的“头雁效应”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广大的党员干部,有利于在周边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保证党的领导干部永不变色,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党员领导干部当中树立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党校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重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践行根本宗旨;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在党校教学布局上,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党员领导干部“身入”党校、“心入”作风建设,并把优良的作风带到工作当中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

二、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

我国各级各地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的专门学校,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部门。因此,党校师资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因为这支队伍十分重要,所以应当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即可被视为未来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

(一)政治强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在笔者看来,党校的教育培训对象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各层级的执政骨干,而不是一般学生,因而对党校师资队伍应该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不一般”。“不一般”首先要求党校教师“政治强”——要始终坚持爱党姓党,始终不能忘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作为党的“布道者”,党校教师要在讲台上、言行上做好表率,从内心认同和热爱党交给自己的这份职业,把这份职业耕耘成“补领导干部精神之钙、固领导干部信仰之本”的事业。当然,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自身有着高洁坚定的信仰信念,既能用党的真理力量来影响和带动学员,也能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和风骨本色来打动和感染学员,最终让党员领导干部更加注重自身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因此,既要用“四个铁一般”来要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要用“四个铁一般”来选拔、培养和锻造党校教师队伍。

(二)业务精

党校的培训对象一般都是党员领导干部,普遍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较为宽广的视野。党员领导干部来到党校培训,他们并不满足于一般的知识传播和学校教育,而希望党校既是“加油站”又是“解惑者”,希望自己在平日工作、阅读和思考中遇到的诸多困惑能够在培训教育中得到一定的解答或回应。这就对党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给别人“一碗水”,首先自己要具备“一口井”的容量。这种高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既能进行历史的回顾,又能有现实的把握。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拥有“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党校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耕耘不辍,应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社会前沿热点问题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三是党校教师能够跟踪世情党情市情民情的发展,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和深入基层,发现和发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实证精神,强化实践能力,能基于田野调查得出独到的见解,增强与党员领导干部交流对话“解惑”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业务精”要求党校教师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知道和理解,必须具备高强的本领,兼具“见微知著”和“高瞻远瞩”的能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作风正

党校是一所带有自身特点的培训学校,党校教师担负着塑造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重任。“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党校教师,“守初心、担使命”是最基本的要求。端正名利之心,以优良的作风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为引领党内风气风向作表率,是一名党校教师的职责所系。党校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优良作风呢?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党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切忌理论脱离实际,要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贯穿于治学、著书、授课和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面对理论繁荣和理论泡沫同时存在的状况,党校教师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能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又能“走出去”了解和掌握“窗外事”,与时俱进地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对于现有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差距,党校教师还要能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归纳出新的科学理论,为现有理论注入新鲜血液。二是高尚情操。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门,党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播种机”和“宣传书”,党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因此,党校教师应当做高尚情操的表率,坚持把做学问、上讲台与做人、育德结合起来,用优良的作风打动人、感染人,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间树立起弘扬政治清气、引领良好风尚的标杆。

三、锤炼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校师资队伍的对策建议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以及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态,当前各地党校在设置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时,也在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力求满足党员领导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反观当前,党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员听课“不解渴”现象突出、生机活力有待焕发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当立足于现有专职党校教师队伍,创新体制机制,兼容并蓄、共建共享,践行“开放办学”的理念,锤炼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校师资队伍。

(一)立足“用好现有,锻炼提高”推进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各级各地党校都在着力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根据笔者调查,当前较发达地区副省级以上党校的专职教师学历门槛已提高到博士及以上,相对落后地区副省级党校专职教师学历也提至硕士及以上,党校专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可谓不高。因此,办好党校,首先要“用好现有人才”。这就要为专职教师提供与其贡献相对应的经济和物质待遇;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教师们“党校教师使命职责光荣”的职业认同;在校园中营造“师本位”氛围,破解“能干的引不进,拔尖的留不住”的困境。另外,当前新引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宽阔视野,面向学员授课时容易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窠臼,讲台说服力不强。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专职教师到地方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加大专职教师外出培训和开展国际交流的力度,让党校教师多接触一些实际工作、多开展一些调查研究,让年轻教师们“向实践学习”“从实干中取经”,真正把党校教师培养成为“四铁教师”,切实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打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兼职师资队伍

鉴于当前党校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阅历简单、政策把握不足、问题意识不够等),而授课对象——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经过工作实践的磨炼,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往往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开门办学”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应当成为新时期党校治学的新路径。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出制度性安排。”当前各地党校都在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要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让做过领导的人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让经历过复杂环境考验的领导干部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矛盾、让干过的人讲干过的事。这才有利于切实提高党校授课质量,实现“教干部、干部教”的良性循环,发挥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此外,不仅要发挥好领导干部作为师资力量的重要作用,还要不断丰富党校师资来源和培训内容,学术名家、先进模范、行业领先人物等都可以在经过组织的严格审核把关后走上党校讲台,为党校学员奉上一场又一场的“思想盛宴”。总之,打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党校兼职师资队伍,有助于与党校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党校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以“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党校教学、科研的考核自成体系以及党校智库功能的弱化,许多党校教师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以下问题:教学和科研“两张皮”,教学与学科建设、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教学专题设置过于宏大,科研选题游击性和随意性突出,咨政成果调研不透、针对不强、效益不显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间接地影响了党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希望党校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一重要论述对党校咨政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事实上,在党校实际工作格局中,教学、科研、咨政三项工作同等重要,应当遵循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建立教学、科研和咨政的联动机制,推进党校教师工作从过去的“教研咨分离”向“教研咨一体化”转变。这就首先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党校教师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带着调研课题进行走访调研;然后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咨政成果,为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或是把调研成果带进课堂,使授课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党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从以往单纯注重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促进教学出精品,科研上水平,咨政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坚持“激励、约束双结合”严格管理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站得住讲台、握得了笔杆”的党校师资队伍,要加强制度安排和引导,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一是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相应考评机制,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二是进行制度创新,挖掘党校教师的潜力。具体措施包括:采取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方式,建立起公平公正、择优竞课的新课开发制度;开展教学科研竞赛评奖活动,促进党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让有才干的教师脱颖而出;把个人贡献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经济收入挂钩。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氛围营造。以教学、科研和咨政绩效为依据,引领党校形成“有为才有位”和“争创一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追求卓越”的良好校园氛围,建立“教师为主体”的校园“认知导向”,以此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和荣誉感,进而努力为党校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