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利
摘 要:课堂教学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点,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素养,逐渐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确保学生全面的发展。所以,化学教师就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课堂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和机械接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体参与,全程参与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自身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与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一切的保姆,与学生是对立的教与学的关系。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不问,而是要在扶和放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扶、放有度,让学生既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又有教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启发者,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在探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维的阻碍与认知上的困难,此时教师的启发与诱导至关重要,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给予学生以启发,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对于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化学教师从实质上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化学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尽最大可能地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化学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化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认识防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化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设备,为学生展示出火灾的相关视频和图片,为学生直观地呈现出“火”,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时,化学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火灾的发生呢?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灭火呢?”引导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自然规律,形成科学自然观,能够了解一些常用的灭火器常识,懂得在火灾中如何自救,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供学习空间
由于化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生活实践,所以化学教师想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就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去发现科学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知识点,放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观察,使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产生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借鉴。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效率的增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实现了高效的化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化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掌握水净化的方法,感受到一杯净水的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因此,化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分析天然水中的杂质类型,并收集自来水厂生产生活用水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化学的趣味性和神奇魅力。同时,化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净化浑浊的河水,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知识,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从而,通过学生对水的净化和过滤操作,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流程,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四、进行模型认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化学反应中涉及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变化,不能够直接被观察到,需要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想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理解上的问题,难以理解各种化学反应现象,从而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是能够结合化学的相关知识构建出相关的化学物质,具象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化学元素,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用模型引导学生。
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出高锰酸钾的模型以及受热后进行反应的示意图,在课堂上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高锰酸钾受热后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高锰酸钾会变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以及氧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索反应的整个过程。在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实验探究环节,思考二氧化锰在制取氧气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用模型为学生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化学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和内容,创新化学教学手段,来增强化学教学的质量。通过化学教师合理的规划教学,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展開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化学的神奇,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促进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姗姗.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