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2020-10-20 11:18李洪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音乐作用

李洪艳

摘 要:作为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音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是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不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歌唱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度较低,课时安排较少,再加之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的传授,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对此,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体验及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作用;策略

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与熏陶作用,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学科如今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有效载体,除了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还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然而,一些教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作品的演唱上,并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阻碍了音乐教育价值的发挥,同时更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指导,将音乐学科当作审美能力的培养平台,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彰显音乐教育的魅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意识是初中音乐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通过音乐能够激发学生想要表现的欲望,让其在音乐中充分展现自我。以此,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审美带来的愉悦感,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表演潜能与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心态有所转变,能够敢于自我展现。

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创作力[1]。音乐的巨大魅力在于能够在人低落时为其注入活力,在人难过时为其抚平创伤,给人巨大的鼓励,为人创建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延伸情感,使其实现对美的创造,在高昂的情绪下步入审美想象境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

除此之外,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相较于其他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的实践主要由听觉完成,可见,只要人能够听得到,就可以感知音乐的魅力,审美感知力正是通过感受音乐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音乐作品感染学生,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2]。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审美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很难得到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传统教学模式拥有自身特色,因此教师在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且将新的理念作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同时被要求不能吵闹、不能做小动作。事实上,音乐课堂应该是被欢声笑语包围的,若让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压抑,其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难以对旋律形成愉悦感[3]。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音版教材中关于“一二三四歌”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这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表现了战士们对军营生活与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明朗简洁的旋律与铿锵有力的节奏,展现出战士们自信、勇敢、坚定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桌子代替打击乐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将歌曲抒发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学生跟随音乐一边演唱一边击打桌子,不仅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其审美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活跃课堂审美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音乐所描绘的场景中,以此增强音乐对学生的冲击感,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唤醒,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由于大多音乐作品为经语言描述抒发情感,有歌词,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仅需适当地点拨与引导,便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从而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一些没有歌词的作品,则需要教师借助语言进行描述,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音版教材中关于“春江花月夜”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这是一支优美典雅的琵琶古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轻轻闭上双眼,然后以语言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乐曲的情境中:“想象一下,天边缓缓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湖面轻轻漂荡着一叶扁舟,湖面上倒映着两岸柳树及花草的风姿,我们则坐在船上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脑海中必定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并以开阔悠闲的心态聆听乐曲,感受其散发的魅力,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还要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音乐类似一种情感,单凭语言无法充分描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蕴含的情感,就要充分调动其想象力,带动其创造思维。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音乐散发出的不同美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三)加强课堂实践,强化学生审美感知

对于课堂实践而言,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4]。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赏析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强化对音乐的审美认识,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首先,注重考

查学生的认知,即教师要初步了解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并以此作为依据设置适当的实践活动,以免因音乐赏析内容过难,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其次,选择适当的赏析活动,即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之后,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音乐赏析活动,要尽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以此使音乐赏析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音版教材中关于“让世界充满爱”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应该从如下方面展开考量: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初中音乐的部分教学曲目和学生生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其讲解作品的背景,以此降低赏析难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背景诠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故事,以此深化学生对其情感与意境的理解。但应该注意的是,切不可过多占用课堂时间,以免出现教学目标偏移的现象。最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上述两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让其以小组方式展开音乐赏析,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不仅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完善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活跃课堂审美气氛;加强课堂实践,强化学生审美感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加桂.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88.

[2]田甜.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7):109-110.

[3]陈上伙.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0-211.

[4]淡丽丽.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03):155+162.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初中音乐作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