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钢琴作品《军民一家亲》的演奏技巧把握研究

2020-10-20 12:34樊小灵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摘要: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冲击的背景下,西方钢琴音乐也作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钢琴发源与欧洲,钢琴艺术的主题部分属于欧洲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声韵、意境、演奏方法及文化内涵上,业已表现出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特点,钢琴曲《军民一家亲》正是将中国的文化内涵与西方乐器的结合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中国风钢琴作品;《军民一家亲》;演奏技巧

1 中国风钢琴作品

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这一概念来自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奖。在这次评奖中,贺绿汀以《牧童短笛》获得头奖,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经历了1936年前的早期音乐创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期、中华人命共和国成立17周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1977年后的新时期。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中国钢琴曲逐渐从模仿性转变到民族意蕴的引入,在西方钢琴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特有的音乐韵味,在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上,作曲家们将中国地方民族性音乐、中国独特的文化意境融入其中,钢琴曲《军民一家亲》就是将海南地区的采用了海南黎族地区的音乐旋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 《军民一家亲》的创作背景

钢琴曲《军民一家亲》是我国作曲家杜鸣心根据其代表作《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的插曲,歌曲运用了海南黎族地区的音乐曲调。1964 年,作曲家杜鸣心为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谱写背景音乐,特地去了海南黎族地区寻找创作灵感。经过多次的修改与试唱,最终采用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曲调并吸取了五指山的民歌加以融入,真实的描绘了海南人民纯朴、团结的生活景象。以这首作品作为《红色娘子军》中描述乡亲们与红军心连心,团结一致的场景也是最佳的选择。作曲家杜鸣心将这首歌曲改编创作成了钢琴作品《军民团结一家亲》。描述了乡亲们远道而来慰问红军战士,大家其乐融融,载歌载舞,团结一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向往。在听觉上给人一种清新爽朗又柔和、美好的感受。由于声乐作品篇幅较小,演唱的音域也相对狭窄,在旋律曲调和语言织体的表达上过于简单,作曲家杜鸣心将《万泉河水》改编为钢琴曲通过丰富的演奏方式、多声部的旋律对比更好的展现出钢琴音乐的魅力。

3 《军民一家亲》的曲式结构特点

钢琴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是一首再现单二部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采用的是 A宫六声调式转 D 宫,加入了清角,全曲由引子、A部分、B部分、尾声组成。

引子共有八小节,由非三度叠置和弦和减七和弦交替出现的一连串装饰音及颤音组成,音区逐渐升高,模仿水流声由近至远直至消失。引子尾声处含有主题旋律的色彩。

A 部分采用了呈示性的写作手法,可将它分为 a、b 两个部分,9 至 16 小节为 a 部分的旋律。a 部分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两句,开门见山,主题鲜明。在多声部的织体中,副声部基本都是主和弦构成,调性明确,能够更好的衬托主题。b 部分从 17 小节开始至 24 小节结束,乐句的结构跟 a 部分的旋律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旋律转至左手,伴奏织体为多声部,由非三度叠置的柱式和弦进行伴奏,适当的加上了波浪式的双音。整个 A部分乐句工整,框架整齐。速度为中速,表现的音乐效果是如歌地。A部分的乐句与 A 部分基本一致。紧接着双音模进上行,渐慢的将情绪变化的捎带强烈,把旋律逐渐推向 B 部分。

B 部分 c 段从 52 小节至 59 小节,共两句,左手伴奏织体是快速的 6 连音,伴随右手的 6 连音,像是重叠的双音上下行琶音。旋律由主音到属音又回归主音,调性感极强,力度标记持续渐强,直至 B 部分 a 段。a 段从 60 小节开始至 70 小节,旋律为减七和弦、小三和弦以及八度音交替进行,也是多声部的写作方式,但是副声部是旋律音的延伸,像是一个影子,让旋律一直持续保留在乐句之间。

4 《军民一家亲》的演奏技巧把握

4.1引子部分

中國风格的钢琴曲为突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意境在主题部分前加入引子,营造氛围,引出主题。《军民一家亲》的引子部分由一连串装饰音及颤音组成,音区逐渐升高,模仿水流声由近至远直至消失。在演奏时装饰音和颤音由弱到强,慢慢推进,再到弱,营造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在触键上,既要使琴键下键踏实,又要控制好力度,像是一种“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下键方式。下键时力度集中,每一串装饰音像是抚摸琴键一般,速度虽快但保持清晰。拥有水流清澈、余音袅袅般的诗情画意。第6小节最后一个音作渐慢处理为结尾的情绪做铺垫最后弱音结束。(如下图)

4.2 主题部分

当主题旋律出来时,高音谱表为多声部,低音谱表的伴奏是简单的有保留音的全分解和弦。右手也有保持音,旋律音基本用小拇指弹奏,所以小拇指要贴键弹奏,将每个音的音色都集中,使所有的旋律都由点成线,更好的将多声部中的主旋律突出,每一乐句后都有一个装饰音进行填充,此时装饰音应该轻触键,清晰的弹奏。整个作品 A 段的旋律较轻柔,不能过于刚硬,但是也不能太弱轻柔,演奏时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和画面感。因此用贴键的触键方式最为合理。(如下图)

从 A`部分开始,主旋律转至左手,右手伴奏型为双音与柱式和弦。左手同样是多声部的旋律,但是跟作品 A 部分有所不同的是,每句旋律出来的第一个和弦都是波浪音,随后又是单音进行,紧接着几组短波浪音。弹奏这部分的旋律时,左手的波浪音要推动至旋律音上,随后依然要以贴键的方式均匀、清晰地弹奏短波浪音,右手的伴奏部分贴键弹奏,突出左手的旋律部分,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作弱收的处理。(如下图)

B 部分的旋律声部回到右手,大多为八度音,低声部的伴奏型是密集的小三和弦与减七和弦的 6 连音琶音上下行。弹奏这类伴奏型的时候,要把它与旋律结合起来,随着旋律的流动,做出相对应的渐强渐弱。整个 B 部分弹奏的重点在于左手的跑动性,左手下键的颗粒性要强,由于音型比较密集,所以触键要准确、干净,跑键时尽量贴键,动作幅度小,保持一条线上下行,向上时指头力度加强,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旋律进行,长音部分的填充要与相互旋律形成强弱的对比。(如下图)

3.尾声部分为再現式尾声,作为结束音的填充,对全曲进行了补充,并且引申整首曲子的未尽之意并加强结束感,钢琴曲《军民一家亲》的尾声部分结束在主音D宫上,中间双手同向上行到再现结束句的旋律,在演奏时应该保持B部分的情绪,结束音后的填充,右手连续的三连音上行,左手为分解和弦,在触键时要注意音的干净、清晰和三连音的节奏韵律,最后结尾的两小节左手和右手都是和弦,但是右手的旋律音重复的结束乐句,在演奏时,和弦音要抓紧,右手突出旋律,给人一种强烈的结束感和音乐的完整性。(如下图)

5 结语

《军民一家亲》作为一首中国风格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在创作上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意境美的创作思维,与西方乐器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将中国的人情风味和社会风情表达出来,起到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独特的音乐技法,使得中国钢琴曲更加的独树一帜。钢琴曲《军民一家亲》是由《万泉河水清又清》改编而来,该钢琴曲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就是《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歌词唱段,同时巧妙地借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奏法,如:倚音、颤音、波音、琶音、经过音等等,所以在演奏由歌曲改编而来的曲目时要注重表达音乐的线条感与歌唱性。中国钢琴曲的演奏是民族文化意蕴的一种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意韵以重写意为主,讲求依心而动的音乐律动。演奏者如何使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的装饰技法与民族文化中的写意意韵相协调,从而使演奏者在演奏中即忠于创作者装饰技法的原意表象同时又能使其在演奏时具有民族风格意韵的特点,这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一直所追寻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佩玉.浅析民族风格钢琴曲[J].戏剧之家,2018(07):142-158.

[2] 华璐.对“中国风”钢琴曲的探索与分析[J].北方音乐,2015(07):101-134.

[3] 刘延鑫.论演奏中如何把握中国作品的特色[J].黄河之声,2017(09):68-97.

[4] 丁碧玉.中国钢琴曲装饰音探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8.19-49.

[5] 李雯.中国钢琴独奏曲引子音乐创作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9.12-24.

[6] 徐颖.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分析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9(9):12-13.

[7] 张浩.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研究[J].北方音乐,2018(10):15-17.

[8] 李琴.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根源[J].戏剧之家,2018(09):54-62.

[9] 贺思媛,贺思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与特征[M].北京:阳光出版社,2018.31-86.

[10]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57-369.

作者简介:樊小灵,女,1997年3月出生,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学位,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方向:钢琴。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如何将竖笛教学融入低年级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