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幼儿时期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3-6岁幼儿都是在幼儿园中成长的经历。由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幼儿是否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在这篇论文中,总结了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进行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望能够给幼儿教育提供参考,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班级管理;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形成正确的内心个性和心理特征的关键,能够有助于控制和调节自我情绪。所以自我意识的形成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及其重要的。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幼儿是在2到6岁之间产生和形成自我意识,幼儿在这段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这个阶段的幼儿处于人生的初级成长时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是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呢?
1. 幼儿自我认知,逐步培养自我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和管理进行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幼儿,使幼儿在生活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1].例如,老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自己名字的正确认识,让幼儿讲讲自己的名字,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逐步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进行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老师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灵活的方法,并且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幼儿的自我認识,例如,在班级举办各种比赛,这些比赛随机进行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结合老师的有效引导,引发幼儿思考,心智的成长,逐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幼儿进行讲小故事比赛,可以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老师可以耐心地引导,让幼儿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解自己的表达能力情况。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看出有些幼儿比较具有讲说天分,故事讲解流畅并具有条理性,而有些幼儿就比较欠佳,这时,老师要正确鼓励优秀幼儿继续保持和进步,同时引导讲说能力比较差的幼儿不用气馁,要进行继续锻炼和努力,只要坚持努力一样会很优秀,并且要发现幼儿的其他方面的优点,并且让幼儿明确语言表达能力强是优点,但是这不是唯一的优点,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优点,进而培养其自信心,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
2. 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进行配合
幼儿的意识形成不仅受到幼儿园的影响,还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关键的是家长的影响,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影响巨大,甚至影响一生。因此,进行幼儿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家长要与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否则的话,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很不利。如果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幼儿意识的培养效率会有很大提高,家长和幼儿园进行配合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有效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因为人会受其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受周边事物影响就会更严重。所以,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和影响幼儿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班级管理时,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尤其是亲子方面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引导家长和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和游戏,通过游戏和活动增强幼儿间的认识,进而培养其自我意识。
3. 有效地引导交流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幼儿园班级管理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2]。幼儿经常和家长、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能够逐渐塑造其自我意识,这是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老师和家长配合,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让幼儿了解到在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助,不能完全以自己为主。比如,老师组织幼儿做给小树浇水的游戏,幼儿要结成小组进行,有的幼儿要抬水,有的幼儿要扶着小树,有的幼儿给小树培土,一系列的活动要相互配合,这样才可以让小树立直,也可以让小树健康成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要改掉自我为主的意识,为完成小树的栽培团结协作。在比如进行接力运球比赛,把幼儿分成组,每组之间的幼儿要相互配合,为了更好地配合,在比赛之前,可以让幼儿讨论,分配各自该做的事,有的幼儿交流能力强,有的幼儿交流能力弱,无论强弱,幼儿都会得到锻炼,自我意识都对得到加强。
4.成长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个整洁的环境有助于一个人心境的愉悦,一个杂乱脏的环境直接导致人心境的恶化。那老师在进行幼儿园班级管理时,老师给幼儿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良好舒适的成长环境,幼儿可以感觉到温暖、自由和愉快,让幼儿感觉到离开父母同样会获得一份安全感。为此,班级的物品的摆放很重要,还有注意幼儿物品的整洁,干净整齐的物品会让孩子产生愉悦感,内心的良好的自我意识成长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另外,进行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进行细节培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做好每一件生活当中的小事。比如,引导幼儿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等等。老师要利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每个机会,进行正确引导幼儿,从细节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有的家里,因有老人的帮助,会更加宠惯幼儿,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事情,把幼儿自己该做的事都“包揽”了,这样,幼儿很难自我成长,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比较混乱,这样需要老师耐心进行教育和引导,可以在幼儿园的班级设置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有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吃饭要自己吃,并且尽量不用把饭粒掉到桌子上,老师营造一些幼儿动手劳动和服务的环境,比如,让幼儿自己摆放物品、收拾玩具等,让幼儿在平常的琐事当中进行自我锻炼和培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十分密切,幼儿园老师主动引导家长积极配合,了解幼儿的成长心理需求,由此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日常琐事到班级的各种游戏和活动,都要考虑幼儿的自我意识,有意识让幼儿进行自我认识和了解,进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这需要幼儿老师在进行幼儿园班级管理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利用和创造机会,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 藏兰荣.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48-149.
[2] 马从敏.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J].教育,2016(2):3.
作者简介:丁印媛,1969年5月出生,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