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域文化走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20-10-20 01:31陈筱菊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5期
关键词:梅州初中语文文化

陈筱菊

【摘要】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教学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梅州是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之城,不仅拥有中原文化的底蕴,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梅州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110-01

引言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知识传授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地域文化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理应对此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梅州客家文化融入进来。如此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们认识到客家文化的魅力所在。久而久之,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更好的建设家乡,并努力在未来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行全面宣传和推广。

一、搜集客家文化文本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初中部编版教材之中,所有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名篇。学生们阅读时,自然会被文章的优美风景所陶醉,也能为伟大的灵魂而感动,但同样也会因为时空距离过远,而影响了理解效果。尤其是很多梅州学生,认为自己处在偏远山区之中,距离城市太过遥远,感觉教材中呈现的文化,与自己所处之地的文化格格不入,难以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之走极端的,有少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后都不教孩子学客家方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自然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学生,梅州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国文化馆中十分优美,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历史之中,诞生了诸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对于自己的文化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客家优秀文化的教育,教师可以尝试自主编制校本教材,在讲解特定的文章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渗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完成古诗《卜算子.咏梅》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尝试将校本教材中的《客家诗词》中相关的内容引入进来。诸如叶剑英的“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的诗句,通过比较阅读和学习,然后由梅花联想到梅州,陆游联想到叶帅,不仅让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生出敬意,也会让学生对家乡、对英雄人物产生由衷的热爱,既让学生感受陆游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也鼓励学生学习和弘扬叶帅的崇高思想和革命品质。通过学习之后,学生们就会发现客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二者不仅没有任何断裂,而且还保持着无缝衔接的关系。自己所处的梅州,是真正的文化之乡。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进而能够积极投入进来,促使自身综合素养得到增强。

二、依靠客家方言改善教学氛围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客家文化之中,客家方言一直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上课的时候分别通过普通话以及客家话的方式,对文章语言讲解,它是从汉语语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语支,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音韵和词汇,承载着很多的历史记忆。由于应用了“双语”模式,彼此之间可以起到互补的效果,让原本枯燥的古代汉语知识变得生动、清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仍然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而“客家话”最好以穿插的形式出现。如此不但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效果,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升教学质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课文《十五从军征》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单独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们使用客家话对课文进行朗读。由于在前期预习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尝试过普通话朗读,此时在听到自己家乡话语言版本的朗读方式时,不但感觉十分新鲜,而且会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分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一句,“狗窦”是“狗窝的意思,梅县的客家话也把狗窝叫做“狗窦”依靠两类语言读音以及含义全面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自豪感,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三、依靠实践活动培养乡土情感

(一)基本概念分析

对客家文化来说,梅州是其非常重要的发源地。不仅有着特有的土著文化,同时对我国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在建筑、饮食、语言以及生产方面,都能得到合理体现。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理应对学生有效引导,让其进入到客家历史文化古迹之中,品美食赏美景,深入体会特有的民俗民情,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客家文化予以探究。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对联的知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搜集一些客家祠堂的楹联。诸如“高山流水第,舞鹤飞鸿家”,“好古家声远,秘书世泽长”等。每一副对联的背后,都有特定的历史故事与其一一对应。不同学生实际搜集的对联有所不同,不但能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予以了解,而且还能丰富自身的故事积累。

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客家文化”的探究活动。通过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特定的研究内容,包括“民俗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等。各个小组中,自由展开成员分配,投入到资料搜索工作中。如此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能为未来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外延本身就是生活外延。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优秀文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理应对客家文化予以充分挖掘,讓客家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对课堂起到激发效果。如此一来,教学活动将会变得更具特色,对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除了能够完成知识掌握外,还能加深对文化的认知,进而使得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增强,为其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客家优秀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曾梓晴.利用本土文化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以河源市紫金县初中语文课堂为例[J].教育,2016(12):00279-00280.

[2]林艳.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域聚落景观研究——以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色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36-37.

猜你喜欢
梅州初中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梅州红十景”公布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寸寸山河寸寸金
谁远谁近?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梅州的时光
梅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