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优势,探讨了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育;应用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
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家桑代克研究了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他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阐述教育与心理学关系的著作。后来,中国学者对该书进行了翻译,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在教育心理学中,桑代克对心理学和任性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具体范畴和应用观点。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的学者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而且涉及人文社科的诸多领域,其相关内容也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
二、应用优势
2.1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情况
测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揭示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比如,对于不擅长阅读的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挖掘、心理咨询等物理手段,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2更好地预测和干预学生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合理地预测学生未来的行为和发展,为教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预定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来预测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得到学生当前和过去行为的原因。例如,如果心理学家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就可以预测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做出正确的干预和帮助决策。
2.3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一些教学方法或原则可以应用到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的教学环境,将这些教学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例如,基于鼓励原则,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反馈、控制性评价等方式和动机,为学生创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应用策略
3.1有效沟通,增强学习效率
在高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逐渐弱化,这不仅取决于学生心理年龄的变化,而且与高校教育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由于师生关系的弱化,高校的教学效率才受到批评。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效的心理沟通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教师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逐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认识,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感情是心理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心理上看,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他们渴望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尤其是面对挫折和困难。因此,情感投入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3.2鼓励为主,开展积极正面的评价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大学生也是。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尽量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加强积极评价,减少消极评价。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批评,不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尊严,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和人生价值观,充分认识积极评价的价值和意义,课后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质量。因此,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无论答案是否完整,观点是否全面,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照顾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一棵幼苗的雄心壮志。”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积极鼓励和积极肯定的重要性。教师不应盲目地批评学生,相信用鼓励性的语言代替批评是有成效的。此外,大学生面临着进入社会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配合辅导员,有效引导辅导员消除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能力。对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上存在心理偏差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查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
3.3巧用心理暗示,发挥“罗森塔尔”效应
暗示是指特定的信息以不出现的方式传递给特定的个体,使特定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信息的影响,使其行为符合预期的心理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其学习成绩好坏,积极的暗示都能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可以用一些微妙的语言、身体或表情给学生以心理暗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过去不良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健康的态度。”“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效应,即通过教师的期望引导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例如,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师的关怀下,他们会更加自信,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善于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健康发展。
3.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健康环境
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学生掌握心理科学知识,能够运用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理论;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角色扮演和人际交往训练。同时,采取情绪宣泄、自信心培养、自卑克服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手段,从多方面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典型人物和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营造学习成长的乐园。
四、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心理学肩负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重要使命,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解决高等教育中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从以上对教育心理学理论及相关实践应用的分析来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心理学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多方面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促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 彭鑫,燕良轼.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1):145-148.
[2] 陈冰赛.探析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學中的有效应用[J].戏剧之家,2017(15):157-158.
[3] 李竞宇.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7:63.
作者简介:郑杰丰,男,汉,广东汕头,大学专科在读。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