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社会需求使得移动媒体在当今普及和使用率越来越高,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衍生出了多种视觉叙事方式,本文主要从当今9种主流移动媒体视觉叙事方式探讨不同叙事方式产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媒体;视觉叙事;短视频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崛起,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移动互联网凭借能够让用户不限时间和地点进入互联网这个巨大优势而迅速发展,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主流媒体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打造新媒体“矩阵”,以“互联网+”推动社会发展。互联网推动了各类移动媒体的诞生,移动媒体是一种新型或新兴媒体,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技术满足了流动人群需求[1]。如今种类更加丰富,功能日趋完善,入网门槛的近一步降低使得普及率极大提升,带来了移动端的更新换代。毋庸置疑,手机是移动终端设备中影响力最大的部分,我们现在所说的移动终端更多的也是指以手机为媒介的新媒体。麦克卢汉对于传播媒介的功能曾指出,媒介即讯息。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移动媒体的变革带来了传播话语权的转变。媒体作为传播者,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在社会传播中彰显不同的特色,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经笔者总结,目前主流的移动媒体叙事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九种:
二、移动媒体的叙事方式
(一)短视频
当今,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这个词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最初的短视频也被称为短片视频,内容融合了注重门类: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体育事件、街头采访、网红IP、广告创意、情景短剧等。2018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达2016.8亿,其中短视频行业达118.1亿元,占5.8%,增速较快。一方面由于手机的尺寸较小,电池续航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当今碎片化时代人们浮躁的内心,短视频更符合人们的收视审美习惯所以备受欢迎。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制作周期短并拥有大规模的受众,常常可以在短时间打造出“爆款”。
(二)短纪录片
短纪录片源自于纪录片,仍然要符合纪录片的创作原则,讲究真实。它的时长相对较短,以真实记录为主要原则,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短纪录片是媒体融合的产物,依托媒体+运营的模式,虽然时长较短,内容短小,但依然能完整的叙事,传达拍摄者的意图和思想。现在的短纪录片采用UGC模式,人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手机、录像机去记录生活事件。
(三)AMP故事
作为突发新闻和信息的来源,我们将有关新闻事件的元素进行组合,将报道、摄影、视频和动画结合起来,这给读者在搜索我们的报道时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切入点。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可点击的互动。全屏手机的价格从上万元到几百元的价格全覆盖,增强了视频的观看效果,甚至能体验VR的感觉。AMP故事会让读者完全沉浸在快速加载的全屏体验中,包括计算机界面和手机界面。和其他故事的模式,与脸书等国外平台相比,AMP故事的优势在于它是开放网络的一部分,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尝试。目前,国内的许多公司都研发了故事的功能,新浪微博的微博故事可以随时分享现场发生的小故事。用AMP故事来报道新闻,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满足了全屏观看的视觉需求。
(四)滚动视差叙事
视差滚动特效是用户在滚动页面的过程当中,页面中不同元素随之进行不同速率的运动,所营造出的接近3D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增添音频和视觉为内容赋予了更多的生机,传达出许多纯文字无法捕捉到的内容。滚动视差以步步推进的方式传达出内容,以吸引人们阅读,还可以加入视频、音频、文字、动画各种元素,帮助观看者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链接,获取更多的信息,加深对事件的理解。
(五)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又叫数据化新闻,是关于数据视觉表现形式的科学技术研究。其中,这种数据的视觉表现形式被定义为,一种以某种概要形式抽提出来的信息,包括相应信息单位的各种属性和变量[2]。主要指的是技术上较为高级的技术方法,而这些技术方法允许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3]。数据可视化所涵盖的技术方法十分广泛。将数据新闻作为创新的重点产品类型,将其广泛应用于时政新闻、政策解读、重大主题、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报道中,并与图表漫画、H5、微视频等形式结合,这类新颖的呈现方式简单方便,快速直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经过大数据分析后,以一种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便于观众在短时间内打开图表一眼看到重点[4]。新华社特此建立数据新闻专栏,专栏中报道的所有新闻都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
(六)清单体文章
清单体英文名是listicle,它是一种新兴的社交网络文体,其特点是以数字标注或者分行罗列的清单作为主要形式,大多是通过标题的方式呈现。使用清单体的互联网媒体中,以BuzzFeed网站最为著名,国内在新闻报道、热点推送过程中也常常使用清单体来吸引观众点击浏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就曾推出习近平领航中国的“十个前所未有”;“长寿需要五个条件”等清单体文章。这类文章的特点是把信息提炼成受众易消化的形式,选取观众感兴趣的题材,文章的内容简单清晰,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这种形式在当下非常受欢迎并且在未来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七)直播博客
直播博客主要针对于对于重大事件,如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现场直播就是能够充分展现时新性的重要途径。从前,我们只能通过电视收看现场直播,现在手机逐渐取代电视成为最主要的观看手段,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观看,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现场直播,将现场发生的新鲜事随时分享,如:新浪微博,新京报客户端,闪电新闻客户端等等都有现场直播的功能,错过现场直播还可以通过回放功能重听重看。现场直播使得传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变为0,大大缩短现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是技术变革带来的重大改变。
三、移动媒体叙事发展趋势
移动终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们获取外界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各种信息通过手机这个大平台进行投放后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力,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让各类移动终端成为我们的助手,同时随着5G的逐渐普及,高速、大容量、传输维度广等优势让我们在新时代快速获取大量信息。未来,移动终端的视觉叙事种类会越来越丰富多元,多种形式之间相互交织、融合,从而带来移动终端段与形式的升级。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移动终端带来的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沉浸在自我的匣子里无法自拔,陷入“信息茧房”的安置中。移动化和便捷化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技术与现实的关系,让移动化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康玲.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的必由之路[J]. 中国传媒科技,2018,305(08):42-43.
[2] 刘斯. 水资源配置方案集成评价及其可视化研究[D]. 2014.
[3] 張雯政. 商业智能中基于B/S模式的数据可视化研究与应用[D]. 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丛,2019级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徐鹏,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