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研究

2020-10-20 10:34孙俊
广告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俊

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正是云南民族舞蹈这种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和朴实的人文特点,使云南民族舞蹈成为世界民族文化舞台上不可复制和比拟的艺术瑰宝。同时,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艺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然而,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以及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只能依靠艺人们口耳相传的局限性,使云南民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时代下,如何在“非遗”语境传承和保护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势必成为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舞蹈;文化传承

一、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而在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实,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都是为了保护文化的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它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物。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非物质文化的生存日渐困难,再加上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非物质文化更是逐渐面临变成“遗产”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体系,构建56个民族文化共同体。

(二)非遗传承下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

舞蹈是人类长期生活所创造的文化产物,尤其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部分,更是增强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与丰富了民族舞蹈的发展,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它不仅仅凝聚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来劳动的汗水,更是体现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因此,非遗语境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通过这几年在非遗“热”的关注下,国家和政府已经积极展开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工作。其中,已经有大量的非遗传承人被人所认识,并且能够在资金上得到支持。此外,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与互联网+两者的融合,使得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走出民间,来到大众的视野,更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云南璀璨的舞蹈艺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然而,针对资源丰富、地域特色强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这些方式和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进一步实践与思考的。

二、非遗语境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思考与建议

(一)拓寬少数民族审美视野,提倡文化自信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坚定了中华人民对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与热爱。同样,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云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更需要各族人民的热爱与保护,不仅仅能够了解本民族舞蹈的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还能正确认知本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而且,各族人民还应当拓宽审美视野,加强审美能力的提升。首先,拓宽审美视野能够让本民族的人民意识都舞蹈不仅是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民族情怀和民族思想的寄托。其次,拓宽少数民族审美视野,还能够让少数民族人民从艺术的角度去认识本民族舞蹈,了解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最后,拓宽少数民族审美视野,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在大量信息化的互联网中辨别内容的是非,正确的选取有营养的舞蹈内容,防止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随意化。

(二)深入少数民族生活,积极保护与传承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通常都有着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因此,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不是简单的学学其舞蹈的动作、舞蹈的服饰、舞蹈的主题,而是真正的去深入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宗教信仰、语言特色和生活方式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工作困难的真正原因。

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很自然的就能明白其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了解去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华。目前,有一小部分非遗传承人,只是将民族舞蹈的形式展现以下,舞蹈动作模仿以下,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民族舞蹈形成的原因和思想内涵,更不用说想让其将真正的精华和“灵魂”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传承人”真真就丢掉了它的含义,更何谈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抢救”与“保存”。

(三)互联网+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如今,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的短视频APP开始出现公众的视野,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例如号称北快手南抖音的抖音APP,在2018年就开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在国家1400多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参与了1200项,并录制成视频,在网上播出。这种短小、不废流量的视频带来的效果确实显著的,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呼吁了更多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

此外,笔者认为,不仅仅已经成为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迫切的保护和传承,对一些快要成为“遗产”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更是要极大力度宣传和保存。笔者作为抖音的忠实粉丝,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学子和少数民族人民通过互联网+方式,展现其本民族让民间的舞蹈,让民族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让民族舞蹈进入大众生活,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四)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进舞蹈进校园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与“灵魂”,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重视和保护的。因此,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舞蹈教育的形式引入校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让青少年、大学生意识到传统和保护文化的必要性,更能让其自觉肩负起这沉重的历史使命。

首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进校园是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云南民族民间的本土舞蹈与文化,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自觉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其次,设立专门研究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例如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开设的《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民间舞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等系列课程,是具有现实意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建设。再次,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进校园的另一种形式就是让民间艺人或者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让学生更深入的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情感。

结束语:

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最多的地区,实在是有着太多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源。而且,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是云南少数民族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更是一个民族情感的永恒记忆。因此,想要唤醒民族记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去真正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和物质文明的精神,构建56个民族舞蹈共同体,使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成为中国民族史上璀璨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

[2] 聂乾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9年

[3] 刘锡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09年.05

[4] 冯雅静.《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5] 保奕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方式的探索——以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