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

2020-10-20 00:23魏佳丽
锦绣·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新形势下,如何把各类社会主体有效地组织起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本文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内涵意义、重点任务以及方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和阐述,虽然只是管中窥豹,初衷却是让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研究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特别强调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宏伟目标变为现实不仅需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防范化解很多风险挑战,还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因此,深刻认识社会治理制度的重大意义,采取有效手段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非常必要。

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内涵意义

“共建、共治、共享”突出的是“共”,即共同,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定位。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重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生方面,要坚持服务为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治理方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马斯洛需求规律开始显现。人民更加注重行使参与权等,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要求日益增长,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也更强烈。所以要优化治理结构,推进社会治理真正的社会化、民主化、多元化,支持社会力量发力,为人民参与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的共治参与权利。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是社會治理的目标。强调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成果的享有具有全民性和全面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难点

缺少理论指导。随着西方国家治理危机的加深,现有的指导意义遭到质疑,而且不同地区、社会结构、历史处境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缺少因地制宜的照搬照抄只能事倍功半。我国正处在社会管理向治理转变的特殊时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和新课题,社会治理实践亟须理论方面的创新与指导。

资源整合困难。社会治理在体制与实际职能归属方面有职责不明确和重叠交叉的地方,在发展社会组织方面常常出现理解不同和标准不一的现象,自上而下从理论到实践的时候就会存在态度上的疑虑和摇摆,对自身定位的缺乏,对资源、技术、人才力量整合成效的削弱,在实际社会治理中的功利化或者不作为与乱作为,从而难以整合资源发挥最大合力。

缺少法治保障。当前,面对形势严重问题复杂的治理问题,立法方面仍然有待加强,部分法律仍属空白,很多治理问题处理难;执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执法队伍弱小,方式方法又极为有限;法律监督公众参与不多,程度不高,作用也很有限。缺乏法治保障,就无法明确“谁治理”“怎么治理”这些基本问题,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典型经验就难以形成制度化成果,很多治理风险就难以规避,社会治理问题难以标本兼治。

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方法路径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方向和路径。

强化法治保障。党和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引导和推动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规则行事,逐步形成常态机制,实现治理目标。一是善于立法。善于运用立法权,建立科学有效的法规规章,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程,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严格执法。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罚,处罚有据。三是公正司法。贯彻落实好司法改革的每一项举措,依靠司法权威性和法律强制力促进和保障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是深入普法。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切实筑牢法治信仰,形成良好法治环境。

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二要完善政府负责体制。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完善政府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工作联动的机制,打造上下齐心协力的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三要完善社会协同体制。社会治理责任在政府,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建立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形成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四要完善民主参与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调动基层活力。实践证明,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扎实了。一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组织、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社会共治圈。二要多元共治,补齐结构短板,强化重心下移、权责下沉的力量支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三要完善基层建设。聚焦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本领增强。扩充基层人才队伍,扩大基层治理力量、提升基层治理基本能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让每个人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所以政府要有效引导全员参与,个人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只有凝心聚力、与时俱进,才能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进华.新知新觉: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N].人民日报.2019(11)

作者简介:

魏佳丽,女,汉族,1991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宣州,中共泾县县委党校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政治。

猜你喜欢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三共”理念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政策创新研究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