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红
摘 要:对于小学班级来说,自主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因此,对于班主任,有必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策略
一、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
自主管理意味着学生可以管理自己的课程,学习和活动。小学生独立管理,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学生自行管理班级,学习,活动和其他事务。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整个班级的集体管理和班级的集体建设,即班级中的一切,都属于整个班级。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需要。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也就是说,它必须具有现代,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立和完美的个性,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我照顾能力。在小学生中实施自我管理技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合格人员的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育服务的角度来看,目前,教育已从纯粹意义上的学科知识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终生能力的教育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教师不仅要专注于学科教学以应对各种知识考试,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开展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克服小学生强烈依赖,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策略
(一)激发学生动机,调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动机是所有活动的原动力。”这是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主观因素。这是自主管理的先决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讲,自主管理动机制约着自主管理的方向、态度,影响着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成果。真正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因此,要引导自我管理,首先必须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1. 抓好外部诱因,引发自主管理动机。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后,积极联系家长,举行家长会,并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确保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利用情感激励,榜样,奖励激励等手段,将自主管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和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多层次,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动力,使学生置身于自主管理的客观环境中,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需要。
2. 整合努力目标,激发自主管理动机。在每个学期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阐明一个学期的课程目标,并指导学生班级的教育目标,以形成自主的管理工作。由于目标融合后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是切实可行的,使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明确,管理积极。因此,应该设定目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及其价值观,并满足学生的经验和环境条件,以便有实现的可能。
(二)强化制度的规范性,推动班级自主化管理的进步
1. 设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班级管理,规则是必不可少的。班级管理应注意班级建设,建立相关的制度,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纪律,班级等多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课堂规则的作用是促进更规范的学生行为并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这将有助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
2. 师生共同投入自主化管理之中。在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加强班级的建设。同时,必须实现自我管理,监督和检查的价值,以确保系统地提高班级自治管理的效果。实施项目监督以促进实现预期目标并形成健康的课堂氛围。
(三)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将放任所有事务并将所有权利和责任归还给学生。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指导能力。通过各种活动,与学生保持亲密接触,对学生进行分析,并留出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照顾。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主任可以在班上树立很高的声望,用自己的话语和榜样潜意识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做好独立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自主管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内容的体现。因此,允许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我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反映学生的积极选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日常班级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应该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魏所康. 主体教育论[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劉正荣. 中小学班级管理:从技巧到技术[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