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一把打开问题学生心灵的万能钥匙

2020-10-20 07:27陈晓琴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赏识教育心理问题

陈晓琴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巨大影响。问题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通过“赏识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关注他们,让他们身心健康,不做社会的累赘。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心理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产生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激烈变迁,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给婚姻家庭带来无限福祉的同时,也造就了许多问题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在离婚率高达30%的中国,这些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必定得不到健康的发育,其人格也必定得不到健全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必定会发生偏离。

二、我校问题学生现状

我校地处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地区,这是离主城区较近,目前,我校生源主要是附近的拆迁户,父母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我校学生的家庭问题主要是不注重学习,家庭结构残缺,父母进城务工的工作忙,回家晚的儿童。

我校生源爆满,2025级学生共10个班,每班53然之多,家庭基本情况学校也已经十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无暇顾及子女学习,加之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

三、“赏识教育”帮助我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灵

例1、6.1级的代XX,总是安静的坐在最后一排,上课时他总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作业也从来没有交过,似乎学习和他没有一点关系。后来从班主任处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远走他乡,对他不闻不问,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工资微薄,平时很难回家一次,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也不懂怎样向他的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他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是普通的清洁工,对自己的生活也已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精力管理他的学习,觉得穿暖了,吃饱了就行。一次与一位同学发生冲突,班主任要求请家长,他的奶奶坐在办公室不停的流泪,对于孙子,完全没有其它任何更好的方法。后来,这个事情也不了了之。到期末的时候,为了应付最后的考试,我会把这学期学习的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再留时间让他们背诵、记忆,为了让他们认真,不得不“威胁”他们说,背不了要留下来。6.1的学生,一听老师这么说,都开始认真起来,只有他,仍然在“睡觉”。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拍拍他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怎么没有读书呢?”我明显的看到他下意识的躲了我一下,原来他以为我要打他。我想他很惊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很关切的问他。我当时应该是给了他一种安全感,他的心理应该很放松。一般情况,学生这个时候会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接纳教师的教诲和他人的关爱。他很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没有生病,我背不了。”我对他说:“我给你减少任务,你这节课只背一小段就行。”他一看资料,内容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他兴高采烈的开始读书,到下课的时候,他果然背完了,尽管不是很熟悉,我还是让他回家。连走时,他怯生生的问:“老师,我只背这样一点点就可以走了?”我说:“你背得很好,当然可以走了!”他很激动的大声说:“老师,我一定要把这个复习资料全部背完。”几天后,他真的将那份复习资料背完了。虽然,他的期末考试没有及格,但我仍然肯定了他的巨大进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教育就应该让学生找到“我是好学生”的感觉。学生能感觉到“我是好学生”,他们会因此信心大增,每天的学习都充满活力。

例2、6.1级的罗XX,一个老师、同学眼中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的怪女孩。同事们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都善意的提醒,不要惹她,不要在课堂上让她回答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她成绩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上课认真守纪。很少说话,如果说话,都是在发火。我在猜想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我在课堂上开始与她眼神交流,当我看到她听懂后,总是给她一个甜美的微笑和一个轻轻的点头;发现她迷茫时,我总是把问题换一种方式再讲讲。这个敏感的女孩似乎感觉到了我的关爱,开始也对我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是班主任我真的她的家在哪,放学后,我总是以锻炼身体为由和她一起走在她回家的路上。时间久了,她开始向我敞开她的心扉,他的父亲重男轻女,喜欢喝酒,迷恋赌博,那些拆迁款,很快被她的爸爸输得精光,还好吃懒住,所以家里条件非常糟糕。生活的压力重重的压在她母亲的肩上,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与无奈无处发泄,常常拿她出气,她的性情也变得暴躁、冷漠。我帮她到学校申请了免费午餐,和她散步时经常和她探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教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女孩的脸上再也看不到昔日的焦灼与烦躁。

例3、6.1级的赵XX也很特别,在我上课时,他总是喜欢哗众取宠,故意和老师作对,后来从老同事那里知道,他从小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被一对没有生育的年轻夫妇收养,后来养父母生了自己的孩子,竟然把他送给了另外一对也不曾生育的人家,后来这家人也生育了自己的孩子,虽然这家养父母没有再将他送人,但他特别害怕,不知道哪天养父母就会将自己送人。他看到班上那些有自己父母陪伴和疼爱的同学,时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喜欢发脾气,他常怨恨自己投错了胎。这个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现在的性格,他时刻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被别人认可。所以,在他的作业本上我总是为他批注上“有进步,继续努力!”“作业越做越好了!” “很不錯哦”……我通过对他不断的赏识,他在我的课堂上开始不再和我作对。在学校开展的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帮助他,为他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用品,还为他精心挑选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我这样写到:“孩子,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在我不断的努力下,他在课堂上学习更加努力,也更加主动,也更加尊重别人。后来,在他毕业几年后,我收到了他从部队寄来的一本同样精美的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老师,您放心,‘我现在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了',看到这几句简单的话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赏识教育让这个孩子有了崭新的未来。

四、行走在路上,为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指引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这些教学案例中我深深的感到对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转化,需要我们教师从方方面面入手,以关爱、赏识之心做更多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黄菊芳.一条通向问题学生心灵的通道[J].教师,2012,4:18-19

[2]陈鹤琴.家庭教育[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3]黄黎娟.教育就是关注心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0:249

[4]陈林.现代教师的心理素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240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赏识教育心理问题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