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嘉乐 高琪 张静学 徐嘉晨
摘 要:受到西北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资助,作者所在团队前往陕西省子长市杨家沟村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以子长市杨家沟村的扶贫工作为例,意欲分析得出陕北地区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的共通问题,通过问卷设计、实际调查,详细调研了杨家沟村村民的生活现状。通过对当地扶贫工作的进一步了解,从我们的视角看杨家沟村目前仍然存在的高素质人口流失、养老问题加剧、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三下乡;陕北地区;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的一个热点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深入实地的调研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同时,能更直接、切身的了解和感受扶贫工作的落实状况,有益于完善工作、更好的落实国家精准脱贫政策,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2020年,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将自身融入时代,了解脱贫的落实现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视角帮助大家了解。
一、杨家沟村基本情况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杨家沟村目前的生活状态,本团队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上门拜访的形式对杨家沟村展开调研,共计收回问卷102份,走访记录20余条,均为有效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受访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收入来源、土地用途等方面,侧写得到杨家沟村目前生活状况。
从图1我们看到,村中实际居住人员以文化水平较低(包括文盲以及小学、初中低知识水平教育)的大龄老年人为主,且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占到近百分之六十。壮劳力、较高文凭者以及绝大多数年轻人大部分选择外出打工。所幸由于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大力投入,目前杨家沟村教育资源满足需求,所有适龄的儿童全部接受教育,无一人辍学。
通过对杨家沟村生产结构生产资料以及家庭收入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杨家沟村各户主要还是以大家庭生活的形式来规避风险。根据问卷及走访情况显示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实际居住人员仍以务农为经济来源,全村大约84.31%的家庭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已跨越2016年发布的贫困县标准,同时收入超过9000元的达到14.71%。
从务农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上来看,户均土地3到5亩,土地使用主要以种植农产品和响应国家政策退耕还林为主,现代化经营占比较少,入股、转让转租等使用方式仅占7.84%。村民种植农作物以自用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土豆、黄豆以及一些常见蔬菜,几乎没有产出较高经济作物。
此外通过调研本团队还发现大部分人对扶贫政策有一定了解且对政策落地的现状整体比较满意。村内道路整修,外出较方便,村民购买生活用品最近需要到周边的镇子,村内没有满足需求的小商店。根据村情了解以及与村民的深入沟通,杨家沟村建档立卡户脱贫达47户84人,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00元,杨家沟村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贯彻工作安排,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产业项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具体有新建拱棚21座、养牛场100余亩并由村书记牵头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核桃80亩等。
二、杨家沟村目前面临的困境
在扶贫政策帮助下,村民生活状况显著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一些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问题依旧客观存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杨家沟村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实现脱贫后,在村民追求更高水平生活时会造成一些困扰。
1、高素质人口流失,难以进行更高效的经济产出
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城市发展迅速,城乡贫富差异的现状下,村民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而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举家迁居到城市,因此村庄内遗留的现居住者绝大多数为劳动能力下降、不足的老年人。在接下来的村内产业调整、扩大经济产出的工作中,这些老年人可能力不从心。
2、文化水平的落后,导致思想观念的保守性
现在常驻农村的人大多文凭不高,尤其是村里的妇女,她们读过的书是少之又少,这些人很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文化的落后必然会导致一些消极观念的发展,安于现状、一味地依靠别人,“等靠要”思想变为不合理诉求,“抱着依赖态度经常向政府和扶贫干部提一些过分要求,即不在国家扶贫政策规定范围内的要求。”[1]对这些人直接进行资金帮扶,极易造成返贫。
3、养老医疗加剧,成为未来面临的巨大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劳动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进一步衰老,养老问题、看病问题加剧,据数据显示:因病、因残致贫所占比例高达55.7%,所以劳动力进一步不足,此消彼长,存在返贫风险。
4、生产方式单一,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薄弱
村内生产方式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在面对天灾、突发事件时非常薄弱。目前来看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收入占到了总体的47%,可以承担一定风险,但远远不够,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工厂停产,商铺停业,务工人员返回,就给予了我们很大启示。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對策
“进一步推动贫困工作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离贫困,共同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需要。”[2]在杨家沟村长期扶贫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仍要注意以下环节:
1、进行思想观念教育,促进贫困户观念改变
在给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通过精神扶贫,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并重,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重要的方式及途径。
2、进行兜底扶贫救助,完善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失去了长期劳动力。如今就在农村大多数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文盲半文盲为主的妇女,对他们进行开发式扶贫难以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只有通过社会救助解决生活需求才能脱贫。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防止青壮年人口流失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除了对如今就在农村的人口进行帮扶,也要吸引劳动力回流,扩大生产。在引入高素质人员、教育现有人才、创造生产机会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变村镇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能使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比如医疗方面,除县级政府层面考虑的异地集中安置等方式,可以增加养老产业投入,积极联系留守人员子女,增加政策方向倾斜,设立养老基金,聘用热心高素质的返回人员为全村养老工作服务,实现村级层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抚养。
5、完善各类产业扶贫建设,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3]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做到因户制宜、因人因户政策和“一户一策”。通过科学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帮扶人帮助、村委会支持,逐步形成适合自己村的主导产业,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为防止生产产业过于单一,杨家沟村在生产生活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转型,将自身生产与子长市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寻求突破,找到自身潜在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春成,刘达培.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危机[J].农业经济,2018(09):74-76.
[2] 黎沙.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D].2016.
[3] 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M/OL].新华网, 2013-11
作者简介:焦嘉乐 (2001.03-),男,漢,陕西延安人,西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2019级在读本科生, 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
通讯作者:徐嘉晨(1993.05-)男,汉族,湖北黄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