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拓展延伸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0-10-20 06:44吴华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拓展延伸红娘

吴华丽

【摘要】高中新课程强调应用拓展、有效延伸,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课文《长亭送别》为例,探讨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找准切入点”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准备;“整本书阅读”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基础;“比较阅读”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探讨”是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的升华,以上四个步骤环环相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展延伸;整本书阅读;比较阅读;研究性探讨;红娘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两种现象:一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是立足教材,把目光放在教材节选的文段上,对教材节选的部分精讲精练,应付短期的考试。更有甚者,对于不是期末考试规定的篇目和范围,教师就不讲,更不会花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课外拓展延伸阅读。这类教师认为拓展阅读浪费时间,对考试没有必要。相反,另外一类教师对于课外拓展延伸阅读是十分支持的,这类教师无论是上示范课、公开课,还是常规课,都会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進行拓展教学。这个时候能看到学生开始热闹起来了。比如,有教师讲部统编的《百合花》时,讲到后半节课就会开始探讨关于道德的话题,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表面上看,课堂似乎很热闹。可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课跟班会课、思政课有什么区别?这是语文阅读学习所要的课外拓展延伸吗?笔者认为不是,课外拓展延伸不是随意的拓展,也不是课堂足够热闹,内容足够丰富,学生足够开心。正是因为出现了很多这样热闹的公开课,有学者也开始诟病这种随意化、表面化、形式化的课外拓展延伸,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拓展延伸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就是由课内到课外适当延伸,其实就是迁移教学。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丰富教学内涵,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囿于课本节选的内容,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长此以往,学生很难适应越来越注重综合能力的高考题。因此,适当的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长期坚持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有效的课文拓展延伸可以分四个步骤,逐层深入进行阅读教学。笔者将在下文以粤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课文《长亭送别》为例(本文分析的《长亭送别》文本都以此版本为准),具体指出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拓展延伸。

一、拓展延伸之备——找准切入点

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的角度有很多,如果不在拓展之前,找准切入点,拓展延伸就很容易走向随意性和无效性。所以,在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之前,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要能够精准地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可以使课堂的阅读拓展能够符合教师对课堂设计预设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有效的方法。以《长亭送别》为例,这样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呢?如何精选切入角度,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关键。笔者在教学《长亭送别》时引导学生以红娘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进行拓展和延伸。事实上,没有红娘的帮助,也不会有崔张的爱情故事。如果说作品是个整体的话,任何一个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例如,《祝福》的柳妈,《阿Q正传》的吴妈,《雷雨》的蘩漪,这些人物的作用都值得深入研究,也能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延伸。而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就常有考次要人物的作用的题目。例如,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文本《侯银匠》,最后一道题的问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很明显,侯银匠是主角,侯菊是配角,但这个人物有其独特的任务和功用。

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关注和探究配角的作用。而在《长亭送别》的阅读延伸中,对红娘形象探微解读就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切入点。金圣叹在评《西厢记》中就指出“烘云托月”一法:

“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于月也。然而意必在于云焉。……云之与月,正是一副神理。合之固不可得而合,而分之乃决不可得而分乎?”金圣叹此话道出了红娘与莺莺就是云和月的关系。“红娘并非张生莺莺,而张生莺莺必得红娘而愈妙。”这贴身婢女有自身的重要性,也是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形象。

二、拓展延伸之基——整本书阅读

有效的拓展延伸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确定了切入点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一步很关键,要让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深入了解,进行有效拓展,就必须读原著。

(一)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目前在有些地方,从高一开始语文课就变成了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刷题课,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没能体现出来,学生也就更难在课堂中发现语文独特的美。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温儒敏教授还说过:“如果学生不阅读,至少将有15%的学生做不完高考语文试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的高考题目,阅读量在增加,考查的维度更广阔,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逻辑思维,因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无法适应新高考的变化的。从长远来说,不懂阅读,没有阅读量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能力也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呼吁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真,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学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有语文味,学生就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课文,遇到经典的作品,就要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教材节选的课文,找到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原著。以《长亭送别》为例,教师在上这一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整本书,以红娘这个人物为阅读的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去思考红娘在作品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红娘
红娘的“心计”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