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琴 王栋
【摘要】我国医学教育的体制决定了医学教育重视医疗技术的教育,而相对护士了对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来华医学留学生是我国培养“国际良医”的有效路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人才储备。针对在来华医学留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中存在人文课程开课较少,授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人文活动开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满意度低的情况,本人提出了要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来华留学生成长之路、丰富来华留学生医学类人文教育活动、拓展地方文化资源、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文化浸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时间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重视文化环境营造,加强学生人性教育是来华留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渠道。人文教育是实现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和内在要求,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题中之意。目前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体系存在课时总量偏低、系统性不强、合格师资匮乏、缺少针对性设计、重视程度不足等突出问题。
当前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因素,提出医学教育必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师资队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相应策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其培养成尊重生命,有高尚职业情感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教育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国家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全球輸送医学专业人才,推动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是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营养需求。缺乏人文素养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医精诚”的国际良医。
一、强化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是科技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教育作为传递科学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既要传承科学文化的外在特征,更要讲蕴含在其中的前任智慧、创造性和人性的价值内化于被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之中。医学较其他专业而言有课程压力较大。医疗行业普遍存在学历要求高、医患关系差、基层待遇差和工作压力大等情况。医学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关系到从业以什么样的技能和态度面对病人,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否能达到社会对医生的期待。
加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是高等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开展自我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各类教育评价机构开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评价的基本依据。其中提到,高等学校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等活动,并与全团组织、社区等积极合作,促进来华留学生与社会的正面良性互动。《规范》中明确提出,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培养知华、爱华、友华、亲化的高素质国际人化人才,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迎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挑战的需要。
二、重庆医科大学MBBS留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来华留学教育在重庆市的高校中起步较早,也是全国最早招收MBBS留学生的25所高校之一。重庆医科大学现有在校医学留学生800余人,居西部西医类院校前列。学生来源于50多个国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学习诉求,对人文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来华留学工作指导思想清晰,办学思路明确。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学校发展全局,严格按照教育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等文件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造就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坚持“医学与人文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认同中国价值观、知华、友华、亲华、爱校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和引领医学发展的精英办学理念,打造“留学重医”的教育品牌。
目前,重庆医科大学在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方面已逐步建立起以“开学第一课”、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四方面相统一的从医学到人文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入学教育,讲入学教育作为来华留学教育“第一课”,通过入学指南、专题宣讲会、入学宣誓仪式、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留学新生熟悉新的留学生活。在课堂教学方面,设置了医学伦理学、语言与文化、中国概况、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在临床医见习实习过程中有社区医疗、医患沟通等环节;通过对教学时间和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重庆医科大学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类课程的种类已经基本涵盖了医学留学生教育所需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实践中也要求留管干部将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知等渗透其中。多年来,留管干部组织的中外学生“暑期三下乡”、市民义诊、看望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留学生的“洋雷锋”的先进事迹被《中国日报》、人民网等 12 家媒体广泛报道,3 名优秀留学积极服务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发展,扎根重医、扎根重庆为本校乃至本地的医疗卫生及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中国文化教育中,通过让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体验中华文化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形式。学校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开展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开展以知识问答(如端午节的由来等)、传统手艺学习(包饺子、包粽子、剪窗花) 、习俗重现(写春联、猜灯谜、划龙舟等)、互动节目和歌舞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扩展与中国社会的接触面,使中国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留学生,帮助留学生更好 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生活。通过让学生对比中华文化和展示本国文化,培养留学生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通过对留学生人文教育满意度测评发现,来华留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人文教育满意度不高。他们认为学校开展的人文教育活力不足,与本地文化严重脱节,学生参与度较低和获得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构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初步设想
大学需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有力支撑。人文素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加强高校隐形教育建设,发挥德育全方位合力作用。人的思想品行是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下形成的。高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主要的线性课堂教育外,人文环境的隐形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德育应加强校园隐形教育,通过各方面的合力提高德育效果。
1.重视内外因素,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对我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中指出,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现今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的指导者。教师是人文教育課程建设的主体,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了人文课程质量的高低。各高校应优秀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课程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精心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教学能力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发展和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2.丰富来华留学生医学类人文教育活动。为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提升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各医科院校可尝试邀请专业人士,为留学生介绍“大医精诚”的中国传统医德观念,以“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患沟通”为核心,引导医学留学生们了解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所必备的医德素养,可就“如何成为病人心目中理想的好医生”“如何为全球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展开大讨论。
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来华留学生成长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引人深省。各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系统性传播和浸润。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忠恕思想和诚信思想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感知能力,学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实习问题,引领个人成长。以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来华留学生们向遗体捐献者----“无言良师”致敬, 引导来华医学留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和如何尊重“无言良师”,从而深刻理解医学的行为和价值。
4.拓展地方文化资源,向广大留学生展示地方文化魅力。重庆有3000年多年的悠久沉淀,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2014年,重庆等10个城市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铜梁区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安居镇获评“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古城”,36名重庆美女联合打造的“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品牌”。重庆各高校留管部门可充分利用重庆文化魅力的优势, 在来华医学留学生中传播重庆文化,选拔重庆城市文化品牌的国际代言人,让来华留学生们为重庆城市文化品牌走向世界献策献力,培养留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重庆的情感。在学习之余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度过更加丰富充实的留学生活。
5.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具有多元与开放并存,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来华留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每一个留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极具包容性。各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类中外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文体活动,让各国文化与中华文化在碰撞中成长、传承、发展。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享受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费拨款资源。通过增加留学生转向活动经费,有针对性地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优化来华留学生的人文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一平台,开展读书分享、好书推荐、经典诵读、学生书画展等为来华留学生搭建体验平台,激发留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和提升活动参与成就感。通过在教学楼、办公楼、公共区域更新或增补中英你问对照标识牌、为留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开展各类中外学生互动交流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向广大留学生们进行推送。
参考文献:
[1]单彬.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举措[J].山西青年,2018(24).
[2]张晶晶.来华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
作者简介:刘晓琴,女,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办主任,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管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王栋,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