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扑克牌游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0-10-20 06:08胡科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扑克牌低年级核心素养

胡科荣

摘 要:数感、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为此,笔者通过对扑克牌游戏的一些研究,挖掘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使学生在扑克牌游戏中形成数感,提高运算能力,提升推理能力,为今后寻求更加新颖、有效的数学核心素养载体提供借鉴。

关键词:扑克牌;低年级;核心素养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培养数学兴趣,形成数学“第一印象”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数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大好时机,但是在许多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对于以上能力培育的方式单一,特别是运算能力,多数只有机械化的口算训练。因此,低年级不少学生从一开始对数学有极大兴趣,演变到逐渐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兴趣缺失,萎靡不振的学习状态。而数感、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走出困境,让学生形成数感,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在实践中逐渐被认可和应用的教育理念,也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将扑克牌进行筛选,作为一种学具运用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一、借助扑克牌的数与形的表征,培养学生数感

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而扑克牌除去大小王以及JQK后,剩下的牌上都出现了数字以及相应个数的图案,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素材。数量的本质是物体个数的多少,通过图案与数字同时呈现,极大地有利于学生将数字符号与图案的多少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图案个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数量关系而言,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数量比较,这也可以直观地通过图案个数的多少直接呈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对于运算结果的估计,扑克牌游戏更是可以通过游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估计三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的扑克牌游戏。

(一)有关“数与数量”的感悟

游戏名称:找朋友

目标指向:数的含义

游戏规则:(2人一组)

挑出四种花色的1—10,共40张,随机打乱,由一人执牌,另一人随机说出数字以及花色,执牌的人快速寻找自己手中相应的牌,进行出示,并要求指着图案进行数数。

首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不对扑克牌进行任意的改动,请学生进行该游戏。这个游戏旨在落实数与形的练习,让学生从具体实际的图案个数抽象成具体的数字,加深数字的含义,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落实数数和数的读法。其次,通过在寻找相应的花色以及数字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分类的思想。最后,在多次游戏之后,可以请学生尝试探索如何处理40张牌可以让我们寻找关键牌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發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有关“数量关系”的感悟

游戏名称:比大小

目标指向:数的大小

游戏规则:(2人一组)

挑出四种花色的1—10,共40张牌,平均分成2堆,每人一堆,依次出示最上面的牌,比较大小,大的本轮获胜,拿走比较的两张牌,双方依次出牌继续比较,直至其中一方失去所有牌,失去所有牌的为输。

该游戏是我们最常见的扑克牌玩法,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该游戏正好完美地演绎了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字是有大小的,数量是有多少的。在学生熟练掌握该游戏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适当拔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若对方的牌是5,你觉得你下一张牌出多少就可以赢对方?若对方的牌是9,你的赢面大还是对方赢大?进而渗透统计与概率的一些初级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提升。

(三)有关“运算结果的估计”的感悟

游戏名称:抢占20点

目标指向:20以内进位加法,估算

游戏规则:(2—8人一组)

每种花色1—10共40张牌叠成一堆,每人轮流摸牌,摸牌时算牌上的数的和。如果觉得自己手上的牌加起来够大,那下一次就可以选择不摸牌。摸完牌算出的结果如果比20大就被淘汰。一轮游戏结束后,未淘汰的人比较手上的结果,谁的结果最大谁就获胜。如果结果一样大,谁摸得牌多谁获胜。

该游戏通过训练学生对自己摸牌结果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游戏过程中,当学生摸到牌的和较小时,为了获胜,必定会摸下一张,如果已经获得较大的和,学生会对再次摸牌的风险进行估计,进而得出相应的最优策略,若和比较小,继续多摸,若和非常接近20,则停止摸牌。在此游戏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寻找最优化的获胜策略,同时也感悟了初步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二、借助扑克牌游戏的对弈性,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它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运算能力的落实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扑克牌游戏中对弈的练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数学运算的兴趣,从而提高运算练习效率,使学生大脑对数学运算的反应变得更加灵敏,大大降低计算差错率。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扑克牌游戏。

游戏名称:翻卡抢算

目标指向: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

游戏规则:(2人一组)

选1—10共40张牌,分成2叠,每人各执一叠。游戏开始后两人同时快速翻牌。看到牌以后,快速报出两数的和。抢先算对的一方得到这2张扑克牌,答错不得牌。如果同速,则两人各得一张牌。此后双方依次出牌,直至其中一方失去所有牌,失去所有牌的为输。

此类游戏通过对弈,让学生在对弈的过程中落实运算能力,同时对弈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获得更加深刻的活动体验。此类游戏也可以略作更改,拓展到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等。

三、借助扑克牌游戏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扑克牌游戏中由于对弈的性质,要求玩家拥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迫使玩家寻找最优化致胜策略。

游戏名称:抢15

游戏规则:(2人一组)

把扑克牌中任意一个花色的A、2、3……9这9张扑克牌随便摆在桌子上,两人轮流拿牌,每个人一次只能拿1张。只要一个人手中的任意3张牌的点数加起来率先得到15,这个人就获得胜利。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首先必须了解1—9这9个数字有8种凑成15的组合,这8种组合可以用右边的三阶幻方形式来表达(如右图)。从这个角度看游戏规则,那么游戏就变成了“井字”游戏,即两个玩家分别把圈、叉轮流摆进9个格子里去,谁先将自己的3个棋子摆成一条直线(横、竖、斜都可以),就胜利了。

通过数与形的转变,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思考获胜的策略,即先手的玩家选择先取中心的位置(即5)接着选择四个角的数字即可。而后手想要获胜,则需要占领四个角的数字,并按照不让对方排成行的思路进行防守。这个游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初步地感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借助扑克牌的时间内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扑克牌源自历法,与时间密切相关。54张牌,大王小王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剩下的52张牌代表一年有52个星期。红桃、梅花、方块和黑桃四种花色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红和黑两种颜色分别代表白天和夜晚。此外四种花色各有13张,代表每个季度各有13個星期。每一季度是91天,13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如果把大王、小王为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正好是平年一年的天数。如果把大王、小王当作1点,那么扑克牌总点数是366,则正好是闰年一年的天数。扑克牌与时间如此多的联系,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以上扑克牌游戏的设计,均紧贴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为依托,深刻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又以多样的游戏形式,独特的趣味性、活动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些扑克牌游戏的设计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空有核心素养的理念却难以落实的困境,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以及反应速度,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弈竞争、合作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德育方面的发展,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江玫.浅谈扑克牌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06).

[2]孙晓罕.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扼要之——低年级中扑克牌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3]古惠婷.巧玩扑克牌 轻松学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

[4]钱春燕.有效使用教具,串起思维的珍珠——从活用“扑克牌”教具说起[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08).

猜你喜欢
扑克牌低年级核心素养
巧算扑克牌
混乱的扑克牌
算扑克牌的张数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