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李秀珍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而“问题链”是由环环相扣的问题及真实情境组合而成。它以活动为依托、情境为载体、问题为纽带,通过构建精准问题链,实现思维对话,推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文章以“二氧化硫”复习课为例,设计了基于探究性问题链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案例。
关键词:中学化学;问题链;深度学习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就像一根链条,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式问题链是教师为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链,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发现知识”,体验发现者之快乐,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一、探究性问题链驱动的教学案例设计——以“二氧化硫”为例
(一)新课引入——抓住“兴奋点”
【教师】给学生开启一瓶香槟酒,喷射出大量的气体。
【学生】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气体的产生是什么?
【投影】原产地:法国
原料:葡萄汁、二氧化硫
酒精度:12度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中产出的,问题是探究的动力,通过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课程深入——寻找“生长点”
解决问题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作为载体并形成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接”。问题按照一定线索(如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种属关系等)由浅入深的问题,层层递进。在这种问题链(如图1所示)的驱动下,不仅可以给学生暗示学习和探究线索,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1. 推测香槟酒中的气体成分
情境设置、提出问题环节只是提供了探究热情和动力,而分析问题、形成假设则是进入实质性探究的开始。分析问题、形成假设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搜集、分析、解释信息提供一个大致框架,能为下面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提供必要的基础。
例如,在二氧化硫复习课教学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香槟酒喷出的气体成分可能是CO2。在提出假设后,学生开始搜集香槟酒的原料的有关资料,知道如果香槟酒中有微量的SO2,这样就可以确定气体的成分了。(如表1)
2. 验证香槟酒中的气体成分
验证假设是“基于问题链驱动下的高效复习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进入深层次的协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需要解决和验证的问题。如,在验证香槟酒气体的成分环节,需要解决检验的试剂、检验先后顺序这两个问题,这也是“问题链驱动下高效复习课堂”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式、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比较个人和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合理。(如表2)
3. 测定香槟酒中的气体含量
问题设计的原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因此,在问题设置中,应注重上级问题统领、包含下级问题,下级问题由上级问题引发并为上级问题服务,体现科学思维的理性。验证香槟酒中气体成分仅从定性角度认识SO2和CO2的性质,但没有具体数据。此处问题设计从具体量的角度对以上缓解进行延伸和拓展,而又紧紧围绕着高考内容,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和教师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如表3)
(三)课堂小结——回归“出发点”
有效教学离不开问题,但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服务于课程的展开。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时,将最初的问题再次抛出,不但使整堂课前后呼应,更提升了问题的有效性,从而避免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整理局面情况的出现,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从模糊到深刻地理解知识。因此,进行课程总结时,要回归“出发点”。
二、基于探究性问题链驱动下高效课堂构建引发的思考
本节课教学中,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巧妙设计了“推测香槟酒气体成分”“验证香槟酒气体成分”“测定香槟酒气体含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基于问题链驱动下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构建,有几点收获。
1. 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每一个问题成为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阶梯。
2. 注重问题设计的系统性:事实表明,经过系统化的问题往往给人一种形象直观、简明扼要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问题设计的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可操作性的问题,并设置相應的探究活动。
4. 注重问题设计的情境性:基于情境素材的学科问题和教学活动设计等环节,可以将情境素材和教材知识密切结合,而不只是扣情境的“帽子”。在这种真实情境中调用教材知识推进课堂,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其山.“大气的运动”一节的“问题链”[J].地理教学,2010(17).
[2]杨玉琴,倪娟.从情境素材到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J].化学教学,2020(07).
[*本文系2019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热点问题视角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以中学化学教学为例》(课题批准号:ybzz180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