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创业;融合;策略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身学校特质的强化并不注重发挥思政教育对其学生在树立正确职业观念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院校仅仅注重学生在参与实习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好成绩或是能够留在实习的企业为学校争得更高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就业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良好的适应工作的环境,是否已经顺利完成了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对接,这些实际上对高职学生在起始阶段的职业实践生涯地基是否稳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在对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沿用僵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很多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目标设定原因,一直都用就业率衡量学校的实力,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一直就有。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相比由于涉及的范围过广,对于高职院校一职业教学为重点的教育体系特殊性来讲,高职学生所接受到的思政内容实际上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是很难产生直接必要的联系的。同时,教师也并未通过其他的方式增強思政教育的立体化扩展,如新媒体课件播放、课外实践活动组织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学生参与中进行教育或是指导,或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进行评估,而后进行更为精确的思政引导,但是由于目前还未做出革新的高职院校思政体系是无法向学生传递创新化的就业创业指导理念的。
在思政教育课堂中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实践。由于高职学生地位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更偏爱符合他们学习初衷的职业实践,而非一些似懂非懂的思教学理论。因此让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眼界修养得到真正的环境与机会检验,因此这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思政教育可以收获的效果实在微乎其微。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当前思政实践机会过少的局面进行改善,注重在课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习惯与水平进行摸底,并尽量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方式与内容的对应,使得高职学生在他们热爱的职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政教学内容引导下的正确就业创业教学理念传递。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优化就业创业课程结构。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体系完善策略分析来讲,只有将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相关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课堂中,高职学生才能够真正有机会系统地对自身正确的就业创业实践有一个全新的思考过程,与此同时这也是让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意义得到升华并且被实用化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校方,必须要及时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进行更为精确的信息收集,针对不同学习意愿的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的指导教学上利用思政课堂实现个性差异化教学。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这些分析得到的数据给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毕竟对于高职学生进入职业选择的关键阶段而言,既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对着自身的职业规划有着清醒认知的学生才能够成为被企业和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将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引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体系。即使是在思政教育指导就业的课堂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地位不分上下,但是传统的思政教学一直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轻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的占比,让学生可以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收获更多,同时对思政的内容与设置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让其可以在今后的职场生存中可以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将高职学生的兴趣贯彻到在思政课堂上的就业创业知识学习中来,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体系需要迎合学生意愿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也可让学生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学会更多的思政方面的知识,有些思政知识在课本上是很难得到机会学习的,而生活中的实例将更有教育意义,更有说服性。
将培育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引用到思政教学建设中来。由于高职学生在职业年龄选择上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比大部分的同龄人会更早地积累学习阅历,因此他们也就需要更早地完成自己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健康心理建设。由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因此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在如此沉重的社会压力下,学生常常会感到焦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职场生活感到焦虑,这种焦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高职学生由于在年龄或者思想的不成熟状态下很有可能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压力或是将这种情绪压力的影响过分放大,如此一来,这实际上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内思政教育课程上的一种失败。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对学生这些心理、情绪上的反应进行关注,并及时根据现象分析出问题的根源。
综上所述,以培育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用性、有价值的就业指导,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在年龄和思想都不在一个与职业要求不是十分匹配的阶段不至于慌乱,并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让学生可以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也可以临危不惧,更为自如的调整情绪,转压力为动力,在职场中可以发挥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桂花.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影响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9(24):275.
[2]后燕华.浅析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J]中国高新区,2017(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