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华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了学生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发展的需要。学生社团已普及到小学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开展社团活动中存在着发展良莠不齐、活动场地不足、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等问题。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小学探究性学习社团为例,在分析小学社团活动的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建社团、自主管理社团、自主组织社团活动、自主评价社团活动等策略。
关键词:自主发展;探究性学习;社团建设
据对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小学25个学生社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社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自主性在社团活动中得不到有效培养。对此,本文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小学探究性学习社团为例,研究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社团建设策略。
一、自主组建社团的策略
学生社团的本质是一种建构性学习组织,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才可能实现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在社团建设中的自主组建,就是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在教师引领下,依靠社团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教师指导下组建社团:“扶着走”策略
教师指导下的创建,也是初始阶段,是教师引领阶段。“探究性学习社团”成立阶段——激趣(扶着)阶段,拉开了学生自主创建社团的帷幕。
在这一阶段,社团活动处于教师指导、学生半主动阶段: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成立社团,指导社团内部组织和活动;二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实现被动向自主的转变,对自我能力有了认识和体验,并提高了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意识,为下一阶段的社团构建做好了准备。这一阶段属于教师“扶着学生走”的阶段。
(二)教师协助下组建社团:“半扶半放”策略
教师协助下的社团创建,也是社团构建发展、学生自发尝试阶段。“探究性学习社团”经过一学年的锻炼后,教师启发该社团成员自主创设了新一期的社团。
在此阶段,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协助,针对学生经验不足、主动性欠缺、社团制度未完善、社团内部民主氛围缺乏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都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为下一步社团的创造性构建和自主管理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这个阶段是需要教师“半扶半放”的过渡阶段。
(三)学生独立组建社团:“看着走”策略
独立创造性构建,也是创新阶段,是社团自觉发展阶段。学生自主建立探究性学习社团阶段——创新(基本放手)阶段。
此阶段以创新为主,鼓励形成不同主题的社团,满足不同的选择意愿和多元发展的学生需求。学生通过自创社团主题,自主聘请辅导教师,增创了“校园活动我设计”“景田学子健康成长监测团”“红树林鸟类爱好者协会”等五个探究性学习社团。此阶段的教师处于“看着学生走”的状态,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自主管理社团的策略
所谓自主管理,是对基层组织充分授权,从而激励基层组织、个人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小学生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低,是影响其提升自主发展水平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建立自主管理社团的策略,引导学生朝这一方面发展能力。
(一)社团机构自主管理:自主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策略
一是确定成员。本着自愿选择原则招募成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选择社团和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很好地衡量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途径。
二是完善队伍建设。社团干部是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是直接影响全体成员自主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团干部在竞选中自主能力得到展示,其他社员主动参与意愿得以实现。
三是建设制度。社员通过在社团活动中“抛出议题—全员讨论—商定制度”建立起社团的社规和活动规范,协调和决策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展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社团运行机制自主管理:制度引进与后勤保障相结合策略
一是自主制定章程。社团章程由成员代表拟定草案,经成员大会决议通过,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勉、自律意识。
二是自主聘请辅导教师。小学生阅历少,自律能力较差,因而小学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引领、指导、协调等工作。
三是自主协调后勤保障。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对于需要提供支持的,则向学校或教师提出申请,要求协调解决。
四是自主开展交流评价。学校建立社团及成员档案,收集整理活动计划、总结、特色活动、活动成绩、社团成员成长表现等,通过评估与交流促进社团自主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自主组织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社团课程自主组织: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策略
社团课程设计是本着“学生自主组织,教师介入”的理念,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归属感,体会成就感。在社团活动这一开放的空间中,学生的选择、策划和实施,更直接地表现出他们发展的主动状态。
一是课程计划。社长、社团干部根据社团发展目标初步拟定社团活动计划,经全体成员讨论、修改,最终形成学期计划。
二是课程内容。根据课程计划,将课程目标分到小组或个人,由小组或个人分管其中具体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安排。
三是活动实施。社团课上采取“社长主持和组织、社员协助开展”的授课形式:社长组织课堂,课程设计小组或个人组织课程的学习。
(二)校际大型活动自主组织:统筹安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策略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主管理意识还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管理中,除了在社团课程实施中得到自我锻炼外,探究性学习社团还负责学校相关的常规活动的组织,承办学校各项大型的活动,如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汇报、结题、项目式学习及比赛等。这些活动的策划和举办的主力军都是社团的学生,教师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在学生与学校之间充当桥梁作用。
四、自主评价社团活动的策略
评价是社团构建、管理及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有很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社团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评价体系的设置和完善工作,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积极有效的评价機制。
(一)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以评价促自主发展策略
我们不能只关注社团活动内容,而应该看到社团活动的方式及其代表学生发展的方式。因此,社团的评价目标和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践结果,更要关注其活动体验,评价内容要包括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频率和质量的量化统计、成员发展轨迹的测评这两个方面。
(二)评价的形式: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策略
自主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自主评价体系中是以指导者、组织者和伙伴的角色出现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计社团内部评价机制,通过多主体、分角色、活动过程等多元评价,创造更多的评价交流平台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小学自开展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研究以来,学生社团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探究性学习社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但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形成了由探究性学习社团自主管理和组织学校常规学习活动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发展:一是在自主组建社团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在自主管理社团中实现了自我管理水平的发展;三是在自主组织社团活动中促进了自我协调能力的发展;四是在自主评价社团及其活动中实现了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
[2]李希贵,秦建云,郭学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名师关键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深圳市30位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实证分析》(课题编号:2019YQJK0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