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性

2020-10-20 07:14程明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探索性所学实验

程明稳

探索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去发现,去创造。中学生好奇心强,但往往只是表现在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对事物只是停留在了解的水平,而忽视对于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探索性。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探索性的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开设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所谓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给出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探索性教学是一种双重的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索过程的学习。教师安排学生探索性实验,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善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探索性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初始阶段,老师通过提出一定的问题,积极创设一种亟需解疑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确定探索目标,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目的,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一些具有科学性,可探索性,可行性目标,该目标最好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快解决,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讨论,引导,也能解决的程度。

(3)学生探索实验,教师监控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点,引导下,设计探索实验,进行探索实验。

(4)形成探索成果: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探究成果可以是实验报告,小论文,实验问题方案或解决问题方案等形式。

(5)探索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的价值取向,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体验,能力和品质,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利于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的养成,利于其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学以致用,发展探索性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这将大大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探索学习。如: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探索大棚菜产量的途径;利用“顶端优势”培养盆景;利用动植物有关知识尝试养花、饲养动物;运用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用于卫生保健等等。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习惯于探索,习惯于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三、创设疑境、疑点,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中的程式化,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想的桎梏,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认识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广泛地联系实际、联系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深入学。例如:观察葫芦藓时,可以提出:小麦的根尖有哪些结构?葫芦藓的“根”和小麦的根尖一样吗?这样的“根”起什么作用?绿色开花植物的叶有哪些结构?葫芦藓的叶有没有这些结构?这样的叶有哪些功能?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探索精神。

在课堂上经常碰到学生质疑“苍蝇喜欢往脏的地方飞,为什么不生病?鸟为什么会飞?人敷上翅膀会不会飞?有点霉菌对人是有益的,可以提取抗生素、酿酒制酱、做乳豆腐,這种“霉菌”可不可以直接吃下去?”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畅所欲言,对有独立见解着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双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探索性所学实验
非所学
非所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最酷的太空实验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