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积累教学资源,为自己建立一个教学仓库

2020-10-20 07:14孔祥海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进晚餐二者木头

孔祥海

我1995年参加工作。25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作为一名中学一线老师,我认为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为自己的教学积累教学资源。用什么积累,用电脑积累。积累什么呢?积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在自己的电脑里就积累了以下内容。

第一、我积累了每次外出听课的课件。我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用于保存这些课件。这些课件肯定是授课老师精心准备的。他们不知做了多少改动才形成的定稿。课件里面凝聚了参评老师的大量智慧,也能基本体现授课老师的最高水平。每个课件里面说不定还有本学科组其他老师的参考意见。所以说这些课件很有保存价值。一旦自己用到,很方便。随时可以学习、借鉴。

第二、我积累了每年的济宁市中考试题及解析。我在带毕业班时,就可以从试题中寻找命题规律及答题规律。比如:以前考过什么,还没考过什么;每年的政治中考有哪些题型;哪些考点是经常考的重点,考得频率比较高;那些考点以前没有出现过;等等。在教学中我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很有教学效果。

第三、我积累了近几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各单元练習、各种综合练习题及各地的中考模拟题。当然都是有代表性的质量比较高的试题。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精选。很方便。每年我都做到随时更新,把一些旧的,过时的随时删除,再增加当年度的新题。

第四、我积累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解答。自己在教学中有疑点的问题,平常问同事,同事帮忙解答了,解答的内容我就保存下来。或者自己在电脑里搜索解答了。我也把这些知识点保存起来,以后经常看看,就记牢固了。比如在教学中我碰到了很难区分的两个概念:“国是”与“国事”。那么“国事”与“国是”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就记录了这个知识点。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第五:我积累了教学中用到的很多经典哲理小故事。有些枯燥的知识,我通过哲理小故事的讲解,很快就能让学生明白,同时还起到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自尊”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用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劲儿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了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成功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共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或收获,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进晚餐二者木头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摇曳
坐姿密码
清明的晚餐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议员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