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于
关键词:红色资源;农垦文化;农垦精神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印射出的是中国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红色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史、建设史的缩影,对于新时期党员干部有思想感染和精神滋养功能,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资源指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根据对红色资源的界定可以发现是红色资源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内容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诸如革命历史遗址、民人故居、烈士遗墓、纪念馆、博物馆、文学作品的资源;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各种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农垦精神以及各种信念、作风。
农垦文化作为红色资源的一种,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用特殊的方式,为完成特殊的使命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无数革命战士、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最终创造了“南泥湾”“北大荒”等多个农垦奇迹。百年的农垦事业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农垦文化,孕育了内容丰富的农垦精神。而今农垦事业永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能量,农垦文化孕育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开拓、创新有为”的农垦精神对于当代国民素质教育,对于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精神品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整个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从一个建立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9000万党员;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搞建设、谋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期,不少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腐化堕落、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严重损害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抵御物欲的洪流,才能心系人民,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惜奋斗,最终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革命战争时期的方志敏、黄继光、邱少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他们用无私奉献的事迹谱写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们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现阶段不少党员干部怀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他们把从政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想方设法牟取公共资源,完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抛在了脑后。由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铭记党员干部的人民公仆身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勇于开拓,创新有为”是共产党员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创新成果。从井冈山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裝夺取政权”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以经济建设代替阶级斗争”再到现阶段的“四个全面”,反映了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共产党员要做勇于创新的的先锋模范,解放思想,立足国情,以科学方法推进创新,用制度来推进创新。[3]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建设史的特有产物,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教训,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政治觉悟、社会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具有天然的资政育人功能。将以农垦文化为代表的红色资源运用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去,有利于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党性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型、创新性政党的建立。
抓住党校教育这个理论教育主阵地。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的主渠道,是进行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党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党员干部品质的高低。通过党校这个平台将农垦文化孕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开拓、创新有为”的精神内涵嵌入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当中去,以生动的农垦故事感染学员,以深刻的农垦精神引导学员。党校要加强课程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打造党校特有的红色资源精品课、体验课、舞台剧等,将红色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加入课程体系当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红色精神与现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坚定党员的信仰,锤炼党员的品格。
紧靠红色教学基地这个实践教育主战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校培训侧重于书面化的理论教育,那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紧紧围绕红色精神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来领悟红色资源体现出的精神内涵。通过红色教学基地的开发、设计,有目的地深入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等,深入了解革命精神,参与具体生产与社会生活,了解历史、坚定信念、磨练品质,全面提高思想认识与道德修养的教育的稳定场所。革命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开展的农垦事业是中国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无数中国人民在缺兵少粮的条件下,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一个个经济奇迹。通过设计包括耕田、插秧、除草、栽种等农垦活动,让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先辈们吃苦耐劳,学习先辈们在农垦事业发展中迸发出创新智慧。
开发红色网络这个宣传主渠道。发挥红色资源的现实教育作用,要开发网络这个宣传主渠道。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媒体因其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特征,在传递信息,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面优势巨大。通过网络媒体将红色资源转变为教育资源,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创新红色资源教学形式,开发包括红色影视剧、红色资源网站、红色游戏等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红色影视剧制作,红色网站和红色游戏设计当中,将爱国主义、奋斗主义、奉献主义融入其中,在娱乐性的基础上体现教育意义。以农垦文化为例,2009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便是一个红色精神宣传的成功案例。
利用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丰富了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创新了党员干部教育的形式,提高了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新时期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将会对我们党先进性建设进程产生助推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9(01)
[2]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J]中国航天,2014(02)
[3]杨会清.传承红色基因,做合格共产党员[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