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平
摘 要:文章分析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并从组织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讲座、举办红色经典活动、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等方面研究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精神;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2;G414;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25-01
红色文化是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培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精神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重说教,轻实践。而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建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红色文化饱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限于空泛说教。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真实的革命历史和时代精神互相融合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说教的不足,增强实践性和感染力。
(2)有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源泉,注入新的活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离学生最近的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体会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共鸣,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3)有利于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学校依托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可以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避免思想品德课的空洞说教,弥补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不足。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地方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红色教育资源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处处体现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这种创新精神,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
二、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组织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可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也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调研活动。这些活动既便于组织,又容易吸引学生,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学生参观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园、举行特定的入队仪式及主题班会等活动。
(2)开设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专题讲座。学校邀请当地红军老战士给学生讲革命历史人物和革命传统故事,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人物”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界石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重大影响,了解静宁县界石铺籍老红军余新元的革命历程和生平事迹,从而真正领悟革命前辈的革命理想信念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3)举办红色经典活动。结合读书工程和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结合养成教育做好红歌传唱工作,还可以组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在重大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学校应该积极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组织编写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让红色文化教育形成体系,成为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让红色教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努力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红色教育资源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中雷,陈启国.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整合学校德育资源[J].教学与管理,2013(11).
[2]周娜,王箭飞,袁卫民.“‘红色经典当代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
[3]李映秋.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张涛.中学思想政治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