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郑焦区域融合实践研究

2020-10-20 03:24张倩
商情 2020年42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

【摘要】目前,文化、体育、旅游三元融合受到业界高度关注,本课题拟从文体旅三元产业融合的视角,以郑焦区域融合为研究契机,从文化引领、体育推动、产业共兴等方面,探索郑焦区域融合实践研究,实现焦作和郑州两城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抱团发展,步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

【关键词】文体旅;产业融合;郑焦融合

“产业融合”既是一种经济学现象,也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产业融合”可以催生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的结构、提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而且可以促使参与融合的相关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促进新型“融合产业”优化、全面、平衡的发展。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演进的新模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上演“加速度”,而和郑州一河之隔的焦作,作为郑州大都市区的门户城市,在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两城融合发展势不可挡。

一、郑焦区域融合的背景

产业间的关联是进行产业融合的基础,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短暂的,没有旅游的文化是灰色的,没有体育的旅游是没有活力的,没有文体的民生是暗淡的。

(一)文化传承背景

郑州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为中华文明轴心区,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文化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街舞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戏曲文化。郑州文物资源众多,人才辈出,创造了灿烂的中原文化。

焦作怀川文明是太极文化、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神农祭天处、尝百草处、药王孙思邈活动遗迹等,显示着古代农业和医药的起源;出土众多的陶瓷文物及当阳峪陶瓷遺址,显示着怀川是发达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颁发的《夏小正》是中国的历法之根,发源于陈家沟的太极拳、月山寺的八级拳和净影寺的猿拳,证明怀川是中华武术之根,还是道教中心和佛教圣地。孔子、李白、白居易、韩愈、魏晋时的“竹林七贤”等数不清的历史名人在此或游历、或隐逸、或葬归于此,影响颇大。

(二)体育资源背景

郑州拥有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如驰名中外的中岳嵩山,现已开发登山旅游、徒步旅游等体育旅游活动;河南建业足球训练基地、省体育中心、郑州市航海体育场、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保龄球馆、网球馆等为开展体育赛事创造了条件。

焦作市以各种体育赛事为契机,“量身定制”体育旅游产品,太极体育中心拥有丰富的现代化体育设施,适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焦作市每年都要举行的云台山国际登山邀请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近年来一直与体育部门合作举办大型比赛,中国汽车越野巡回赛云台山站、“云台山杯”挑战巅峰环中原自行车赛总决赛、九九登山挑战赛、万人太极走进云台山活动等吸引了世界各地万余名运动员齐聚云台山,同台竞技。将文化旅游元素融入体育,将会有更多老百姓、体育运动爱好者享受到优良的体育资源,逐步提高全民健身的热情和身体素质。

(三)旅游资源背景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开封市,西面为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在3600年前郑州就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现出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有着绵亘古今的历史遗址,如:肠贵城寨古文化遗址、卜贵城寨遗址、雍城商周古城遗址;有星罗棋布的古代墓葬如韩愈墓、朱载靖墓、许衡墓等;拥有大量颇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石刻、碑褐,如唐代的居德寺碑、石佛滩摩崖造像、太平寺摩崖造像等;有规模宏大且历史悠久的慈胜寺、嘉应观、博爱月山寺、修武胜果寺塔、武险妙乐寺塔等古代建筑;更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如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神农坛省级风景区以及卫源、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市级风景区。

二、“文体旅”三位一体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明显,形成了特色街区、特色小镇、景区园区、赛事活动等融合产品,但总的来看,我国文体旅产业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融合模式单一、融合手段传统、融合领域不够宽广,文体旅业态浅层相加,“合”而不“融”,旅游景区人均消费少、停留时间短、重游率较低,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相互带动作用不均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不完全适应,有必要探寻更为切实有效的融合路径。

(一)坚持区域政策,倡导融合理念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要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焦作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的定位,河南省委、省政府将“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2019年11月,两市签订了《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产业、旅游、养老、人才、卫生、干部交流等六个专项合作协议,双方找到了融合的契合处和共振点。

(二)推动“全域旅游”,体现融合范围

随着郑焦融合协议签订以及郑州航空港战略合作的持续深化,以高铁枢纽和跨黄河大桥为支撑的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推进,以南部产业新城、北部生态新城、太极产业新城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加快构建。焦作围绕构建郑焦综合交通走廊,积极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加快与郑太高铁形成“十”字形网状布局。谋划建立“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少林寺”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廊,加快两市文旅产业跨区域深度合作发展。启动郑焦融合生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共建郑焦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黄河文化风情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等精品线路,以文体旅融合推动郑焦深度融合发展。

(三)铸造特色品牌,提升融合档次

打造世界级中国功夫交流示范区推动郑焦一体化。郑州市体育局、焦作市体育局于2020年7月正式签署了《推动郑焦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标志着郑焦两市体育公共服务从此协同发展,两市体育事业步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

依托中原地区独有的山水、少林、太極等文旅资源,实施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大沙河滨水景观带等重大文旅项目,全力打造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特别是加快建设陈家沟太极产业新城,与阿里巴巴实现战略合作,将共同打造集竞技比赛、体育健身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功守道”赛事。同时,与张艺谋团队成功签约,启动《印象·太极》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完善旅游链条,丰富旅游业态。

(四)整合区域资源,创新融合形式

“体育+旅游+文化”正成为一种颇受青睐的休闲生活方式,两市积极借助举办赛事的契机,联合展示城市魅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借力高水平的体育品牌赛事,大力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城市品牌,让消费者在旅游中选择运动元素,在体育运动时深入领略各地特色风情。

郑焦区域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而其融合发展的核心思想在于以“文”带体、以“体”促旅,大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共谋发展。文化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三者之间的融合必定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扶持的产业链关系。

三、结束语

目前,郑焦已经到了交通一体、产业协同、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多点发力”,商务、金融、通信、物流、人才、科技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郑焦两市在现在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地域协调、产品创新、产业融合、服务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出创新郑焦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促进跨区域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加强两城互动、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全国黄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世界级中国功夫交流示范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奠定坚实基础、构筑新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邵如蓉,盘劲呈.产业融合视域下贵州省文体旅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9,12(4).

[2]刘亚飞,李庆功.郑州市开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5700916192295396&wfr=spider&for=pc.

[4]游蕴琦.健康、旅游、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18(12).

[5]申丽娟,刘小刚.释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效应:重庆市武隆区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6):16-19.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焦作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一般课题:文体旅三元融合背景下“两拳融合”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JZZ2020028。

作者简介:

张倩(198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区弱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